1、
今天早晨兒子起床後不想起床,賴在被窩裡看手機。我媽進去開始教育他,大致意思是,某某家的孩子,很早就起來出去玩了。你也要早起才是好孩子,才能夠長得高長得壯。
三歲的小孩估計也聽不懂,磨磨蹭蹭地準備起來。還是有點不配合,我媽又開始教育說,你把褲子給我拿過來,要不然就不是乖孩子,就會被人說你笨。
我在客廳裡聽見,心裡很不是滋味。
最近兩個人的互動過程,能夠看到我兒子的變化。比方說我媽在看電視,我兒子也想看動畫片。我媽說,你讓我看完這一集你再看。
我兒說,好吧,你看完我再看,我乖是不是?
我兒子吃飯有點磨蹭,但是吃完飯之後,會主動喊我媽過來,告訴她自己喝了一碗飯,等著她的誇獎。
我知道他在等著我媽的肯定,或者說內心裡在等著誇獎。
我不喜歡兒子變成這樣,因為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從小就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敢選擇自己真心想要的。喜歡討好別人,喜歡順從別人。但是等到最後卻不開心,卻又不敢說出口。
2、小時候我很想要買某個零食的時候,媽媽就會諄諄教誨說,這些錢要花在刀刃上,你吃了是不是就沒有了。
我內心裡很抗拒,卻又沒有辦法。只能告訴自己,這些零食不好吃,不能浪費錢。
所以我的價值觀裡,對於金錢的概念,一直都是務實的。我不浪費一分錢,每一分錢花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
等到我大學畢業,終於可以自食其力的花錢。工作也是拿著簡歷一家家找的,對口專業感覺還不錯。但是媽媽卻和我說,村裡那些沒上過大學的同學,掙得比我上了大學的人還要多,上學有什麼用呢,到頭來還沒有人家掙得多。
我又一次被比了下去,覺得自己很不成功。但是工作經驗要一點點地積攢的,工資也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媽媽的話很讓我難過,我沒有達到她的期望。
轉眼之間我已經工作了四五年,已經轉到了技術崗,可以獨立帶一個團隊了。老闆對我還算不錯,每次的專案獎金還算可以。我覺得終於可以讓媽媽對我滿意,可以讓她誇誇我,或者對我認可了。
3、可是整個家族都開始取笑媽媽,覺得培養了一個女兒就知道工作,這麼長時間了連個物件都沒有,以後要做老姑娘了。
不管是小姨還是姑姑們,都開始對我輪番轟炸。告訴我一個女孩,上學只是為了能夠嫁個好人家。如果能夠嫁得好的話,肯定要少奮鬥十年。你自己打拼多辛苦,你應該找一個會掙錢的老公,你以後要生孩子的,不可能一直工作下去的。
我內心裡挫敗極了,原來還是“錢”鬧的,只不過對於女性工作的歧視,讓我的處境更加艱難。從此我很少回家,我拒絕他們安排的相親,我知道他們的價值觀裡,給我安排的物件都是有錢人,對於別的標準都不在乎。
從此我就成了家族的異類,是一個腦袋不清楚的人。我媽聽到親戚朋友誰家的孩子結婚了,就會打電話給我,教育或者嘮叨半天。
我終於結婚了,嫁給了我的初中同學。我們是大學畢業後工作了好幾年,偶然的機會才開始瞭解,發現彼此還很有共同話題,所以有了要結婚的念頭。
我們的打算是自己攢錢買房,結婚先租房子住。,小姨開始教育我,必須要婚前買了房。這樣才可以繼續往下進行,不然你以後肯定會後悔。
4、最後我老公借了好多錢,把房子買了下來,我們結婚後就回到了一線城市。房子至今沒有裝修過,在老家荒廢著,一天都沒有去住過。我們在這裡還是租房住,只不過肩膀上揹著鉅額的債務。
我弟弟比我早結婚很多年,他差不多二十出頭就結婚了,因為他不喜歡讀書,高中沒讀完就不想讀了。
剛成年就出去打工了,但是年輕男孩子花銷也大,每年幾乎沒有攢下多少錢。每次回家過年的時候,都會被我媽數落。
後來我弟離婚了,兩個人感情不和整天吵架,結婚四年之後婚姻終於走到了盡頭。
自從我弟離婚之後,在整個家族裡就變成了徹底的失敗者。論掙錢不是最多的,論婚姻也是失敗的,論性格也是木訥的,不喜歡溜鬚拍馬,不喜歡刻意交際。
這幾年我弟一直在外漂泊掙錢,每年也能夠攢下幾萬塊錢。但是我媽還是不滿意,覺得他掙錢少,平常的花銷太大。
到處打聽哪裡掙錢多,準備讓我弟過去打工。去年過年的時候,我舅舅的孩子在工廠裡掙得挺多,就想說服我弟過去打工。我弟大年初五就逃走了,拒絕了媽媽的要求。
5、小姨和我媽都說我弟不懂事,那麼好的工作竟然放棄了,誰和錢還有仇啊。
我問我媽,你為什麼那麼執著地讓他去那個廠子,單純的因為掙錢多嗎?
我媽說,到那裡了,你舅舅家的孩子可以監督他,讓他少花點錢,也可以知道他每個月掙多少錢,這樣他就不敢花那麼多了。
我說,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他不想要被管束,不想要被監督。所以就提前跑了,這也是對你們的一種對抗。他都已經快三十歲的人了,為什麼要那麼不信任他,還要派一個人監督他,還要監管他掙的錢。你們這樣的話,好像他是一個掙錢機器,所有的錢都沒有所有權,他哪裡還有掙錢的動力呢?
我媽聽了不以為然,覺得我說了什麼笑話。
為什麼要把掙錢作為唯一的生存目的,難道掙錢少就不配活著嗎。難道生命中除了掙錢之外,就沒有別的樂趣了嗎?
我想要透過一代人的努力,給這種觀點鬆鬆綁。 生命中除了埋頭掙錢之外,還有頭頂的月光,還有豐富的生命體驗。那些錢只是一種工具,是你丈量世界的一種手段,而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意義。
總而言之,生命是我們自己的,父母把我們生下來之後,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終歸要走,要有自己的人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過一生。無論好與壞,只求內心坦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