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肯定鼓勵的語言,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是關係變好的潤滑劑。今天我們看看肯定的語言在孩子教育上的力量。最近看李玫瑾老師的演講,對他的知識佩服之餘,更羨慕她的家庭教育。

李玫瑾老師是一位心理學專家,也是一位很會教育孩子的媽媽,應該說她是肯定語言使用者的榜樣。

她的女兒小時候數學成績特別不好,應該說是很差,一次女兒回去給他報成績,前面其他科目的成績都不錯,最後報到數學的時候,女兒讓她做好心理準備,120分的試卷考了5分。聽了成績後的李玫瑾老師並沒有責罵孩子,反而說:媽媽知道你已很努力了,可能是爸爸的基因不好。所以孩子並未因數學成績不好,造成嚴重偏科而心理受到打擊,性格一貫的陽光開朗。後來在李教授的鼓勵下,孩子在音樂上找到自己的方向,高考結束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到北京一所211大學。

可能跟咱們普通家庭,會因為孩子的偏科很焦慮,難免不會抱怨和批評孩子。會滿世界的找補課老師,孩子也很痛苦,疲勞戰下來,成績許也因為強化有所提高,但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厭學,對其他擅長的科目也無法保持輕鬆的心態,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影。

大作家三毛,小時候也是數學成績差,偏科嚴重。一次考試,因為把考題答案都記住,而考了滿分,引來老師的懷疑和批評。懲罰三毛在全年級各班做檢討,還在臉上畫兩個大黑圈。從此三毛開始厭學,得了嚴重的厭學症。幸虧三毛的父母都是很有學問的人,開始自己教育孩子,還請了家教。若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前程真的不容樂觀。

每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價值,人不是全能的,而我們往往太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而忽略了個性。尊重孩子的個性,鼓勵和支援孩子個性的發展,也許才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努力做到的。

愛迪生的故事就是個典範。愛迪生小時候因為總是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低能兒,小學上了三個月就退學了。是媽媽的肯定和鼓勵,使愛迪生沒有放棄對問題鑽研的好奇心,最終成為一代影響世界的大發明家。

肯定和鼓勵的言語的作用,能給人以自信和力量,讓人在成長中不斷突破自己,成就自己。但是打擊和侮辱的言語卻讓人喪失信心,或心存怨恨。他的殺傷力同樣是不可估量的。

李教授講了一個案例。

一個愛上游戲的青少年,不但愛玩,還寫了很多的遊戲日記,不出意外也許會是個遊戲的天才。因為爸爸不理解,認為是不務正業,也怕影響學習。當著孩子的面,爸爸撕毀了這些"亂七八糟"的遊戲日記,且嚴厲警告孩子不準再碰遊戲,再去玩遊戲就打斷他的腿。孩子被爸爸的話震懾到了,在孩子被同學激將法的驅使,又去遊戲廳一次後,因晚歸怕爸爸的懲罰,擔驚受怕了一夜,沒等到爸爸怒氣的發作,早上選擇了直接跳樓。

這是個可悲的結局。孩子小不知道,爸爸只是嚇唬嚇唬他,心裡是愛他的,哪裡捨得真打斷他的腿!可悲劇已成事實。孩子把爸爸的話當真了,他無法面對爸爸未知的懲罰!

孩子是我們每個父母的心頭肉,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走上正道。但是,時代進步太快,作為家長認為的正道也許在孩子身上不好使,孩子所謂的不務正業,也許是家長觀念的誤解。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價值,尊重孩子的獨特價值,多使用肯定的語言,加以鼓勵和引導,孩子一定也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這是一封心理老師給爸爸媽媽的信,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