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是時而媽媽,育兒路上努力育己,分享育兒經驗。

耳聾的孩子進行人工耳蝸收入就會開口說話了嗎?之前,在一個媽媽群裡,有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可能會裝人工耳蝸,她得提前瞭解下,越早越好。

直到了解到《父母的語言》,才更直觀地明白為什麼需要早發現,早干預。因為孩子早期的大腦語言理解能力發育是很關鍵的。

作者是一位人工耳蝸醫生,她原來為人工耳蝸而自豪,但兩個同樣條件的孩子做了手術後的不同發展情況,讓她深入地去尋找原因,才明白耳蝸只是讓聾兒們有“聽到語言”的能力,是一個通道,孩子更需要的是“聽懂語言”的能力。

透過一系列的實驗求證,孩子沉浸在豐富的家庭語言環境中,才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沒有天生聰慧的孩子:他們的聰慧源自於善於溝通的父母。

‬3000萬詞彙

3000萬詞彙並不是不同的詞彙,雖然我們是用中文,跟單詞會不一樣,但這個數只是讓我們重視語言,畢竟多用正面、有效和孩子交流可以開發大腦,比不重視有利,不是嗎?

不考慮經濟情況,早期聽到很多談話的孩子詞彙量多,語言處理速度也快。不需要花大價錢,只要早期跟孩子多交流,就能讓孩子得到很好的早教,何樂不為呢?

父母的語言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量呢?

每個人出生到三歲,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的類神經連線,但如果不常去使用,大腦就會自動減負,有一個“突觸削減”的過程。

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方面有深遠的影響

3T原則‬共情關注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關注什麼,你就關注什麼。

這一點是基礎,假如這點沒做到,後面的原則也發揮不了作用,就像讀繪本,好多人會說,孩子都不能安靜地聽講,不能完整的講完一本。

首先,得問問自己了,看繪本時,你關注孩子了嗎?是你想把繪本讀完,讓孩子配合你,還是孩子樂於安靜聽你講呢?

共情關注要求我們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比如孩子對某一頁的繪本內容感興趣,一直反覆指,那就跟著他的節奏來。

孩子被忽略,會使他大腦受到負面影響,沒有安全感等等問題。共情關注步驟簡要概括就是觀察——理解——行動。

‬充分交流

這裡充分交流不是指零散的交流。儘量讓語言豐富有內容。

我們可以從四方面入手。

1.從身邊事情說起,自言自語也沒關係。

比如我女兒早上時就喜歡站在凳子上看我刷牙,那我可以說:“到刷牙時間啦,刷完牙,嘴巴清爽,就可以吃早飯了。”

“拿起牙刷,杯子盛好水,這牙膏是橙子味的,很香。”

“現在把牙膏一點一點擠在牙刷上。”

“好啦,開始刷牙了,上刷刷,下刷刷......”還可以唱下刷牙兒歌。

“接下來要漱口了,媽媽要把泡沫吐掉了。”

在此之前,我說的內容資訊沒有這麼多,差不多隻有一半,也是我接下來要刻意練習的。

2.少用代詞

有時我們會太懶了,直接脫口而出“這個”,“那個”,“它”,有意識地具體說出事物的名稱,孩子會更明白,畢竟有些時候代詞我們大人也會困惑呀。

3.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也就是非現實的交流

我女兒現在還小,17個月,所以我只會跟她說近一點時間發生過的事,之前有次她去菜市場看到雞,指著說“雞”,後來再說起這事,我們問她:“在哪裡看到母雞呀?”

她手指了菜市場的方向,還想帶我出去。用語言來描述當下沒有發生或未曾體驗過的事物,這個也是智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日常我們可以多跟孩子回憶以前發生過的事情。

4.儘量擴充套件句子。

比如孩子說一個詞,我們可以回覆兩個資訊,這一過程也要循序漸進,保證孩子能理解。

孩子說:“媽媽抱抱。”

我們可以說:“你累了,想讓媽媽抱你一會兒。”

慢慢的,孩子就會進階說出:“媽媽,我累了,你能抱我一會嗎?”類似這樣的語句出來。

‬輪流談話

這個是最重要的一環,起決定性作用

一開始我們是可以自言自語,但是也不能總是單方面地給孩子輸入,根據情況,我們要向孩子丟擲話題,你來我往的,用引導式的、啟發式的來讓孩子動腦回應。

關鍵在於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的迴應,多把“怎麼辦”和“為什麼”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天馬行空吧。

‬結語

如果覺得語言既然那麼重要,那麼多讓孩子聽早教機,音還更準,恐怕就要吃大虧了,因為這些都不符合3T原則,書中也有一個實驗,來說明早期早教機的輸入效果沒有父母語言輸入來得好。

孩子是有血有肉的,現在科技發達,那些東西可以作為輔助,主力還是父母自己呀。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有萌娃要注意,家庭裝修時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寶爸寶媽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