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近年來,市面上鼓勵女孩超越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變得愈發豐富起來(參見《給小女孩的建議|不用做個乖乖女》)。這些讀物中不乏這樣的呼聲:女孩們可以跳出乖乖女、粉色洋娃娃的性別刻板印象,去選擇曾經專屬於男孩的愛好、特長和職業。

那麼問題來了:男孩中同樣存在性別刻板印象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們以往的社會認知中,"漂亮"、"溫柔"、"文靜"這樣的字眼似乎與男孩水火不容——小小年紀的他們更不被允許擁有“女性化”標籤的偏好。小男孩喜愛足球、卡車、火車,似乎成了凸顯男子漢氣概的不成文規定,而喜歡洋娃娃、芭蕾舞和過家家的男孩很難不被貼上“娘”的標籤,有時甚至會遭到同伴的排擠、霸凌。

○ 影片《跳出我天地》中,小比利·埃利奧特放棄男孩們的拳擊課,改學自己一心向往的芭蕾,最初遭到父親的激烈反對和同學們的圍觀嘲笑

在我們幫助孩子建立平權意識時,也要提醒大家對男孩多一些包容。在顛覆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中,以男孩為主角的並不多見,國內引進更是少之又少。小活字挑選了6部優秀的性別認知教育繪本,在此推薦給大家。

1. 《威廉的洋娃娃》

○ 夏洛特·佐羅託/著, 威廉·佩納·迪布瓦 繪

《威廉的洋娃娃》是我們目前比較熟悉的一本。它最早出版於20世紀70年代,正值西方女權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當時美國電視臺還根據本書改編了一檔電視節目《隨心所欲做自己》(Free to Be You and Me),引發了人們對性別認知的深入探討,併成為美國兒童性別教育的必讀繪本。

故事中,威廉的爸爸給他買了通常認為男孩子都會喜愛的火車、籃球,但這些都不是威廉想要的。他只想要一個洋娃娃……他的哥哥和隔壁的男孩都嘲笑他,只有奶奶把洋娃娃送給他——她知道威廉想練習怎樣做個好爸爸。

本書的文字作者夏洛特·佐羅託(Charlotte Colotow)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賦予兒童主人公以成人同樣的真情實感。她說:“不應該按照性別將男孩和女孩進行生硬的型別化劃分。任何一個孩子,都應該得到來自父母雙方的積極關懷和情感支援,這樣才能得以健康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透過傳統性別教育對之進行“糾正”之前,孩子個性化的需求和偏好更應該得到正視和尊重。

2.《奧利佛是個娘娘腔》

○ 湯米·狄波拉/文圖

奧利佛是個男孩子,但他和別的男孩有些不一樣:他不喜歡球類運動,而是喜歡在樹林裡散步,喜歡跳繩、畫畫、紙偶娃娃,還喜歡過家家、唱歌、跳舞和表演。無奈之下,爸爸媽媽給他報了踢踏舞學習班,可是穿著閃亮舞鞋的他卻在學校裡被其他男孩子嘲笑。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勤學苦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參加了才藝比賽……

本書是“美國繪本之父”的湯米·狄波拉(Tomie dePaola)的一部自傳式繪本,在採訪中,他回憶道:“(小時候)我可以花好幾個鐘頭畫圖,可是,我討厭運動,從來沒有人要我參加他們的球隊,因為我打得太爛了。可是,像奧利佛一樣,我是個很棒的踢踏舞者。”

幸運的是,和奧利佛一樣,這個與眾不同的男孩最終得到了父母和身邊朋友的理解。在本書的結尾,奧利佛因為比賽沒能得獎而悶悶不樂,一直欺負、挖苦他的同學們卻趁他不注意把牆上的標語“奧利佛是個娘娘腔”改成了“奧利佛是個大明星”。

憑藉一貫樸實的色彩、簡約的線條,狄波成功展現了一個不屈於性別刻板印象枷鎖的小男孩,他告誡我們不應該按照生理性別來劃分孩子的喜好,讓擁有類似煩惱的孩子勇敢堅持自我。同時,他也告訴其他孩子要勇於接納他人,要知道,你身邊那些與眾不同的夥伴,很可能就是奧利佛這樣的“大明星”呢。

3. 《愛花的牛》

○ 曼羅·裡夫/文,羅伯特·勞森/圖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動畫《公牛歷險記》,它改編自曼羅·裡夫和羅伯特·勞森合作創作的經典繪本《愛花的牛》。該書於1936年出版,曾是美國排名第一的暢銷書,被譯成六十餘種語言。故事講述了一隻與眾不同的公牛——費迪南的故事。

費迪南從小就不似其他公牛那般好動好鬥,而是喜歡靜靜地坐在一旁嗅著花香。由於長大後體格十分健壯,他從眾多公牛中脫穎而出,被挑中送去馬德里參加鬥牛大賽。然而賽場上,費迪南卻聞到了那熟悉的花香,導致他完全忘記了身邊正在進行的比賽……

《愛花的牛》一經推出即被視為“反戰”題材繪本,在當時的西班牙內戰和德國納粹統治期間遭禁。而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將它解讀為一部反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書中的費迪南溫和的性情、富有愛心的品質,往往會被歸類為傳統的女性特質。而這一切卻發生在一頭本應上在賽場眾目睽睽下廝殺拼搏的公牛身上,置換到現實生活中,彷佛是在像我們宣告:大塊頭的男孩也可以柔軟、安靜,也可以追求美的事物,而這些僅僅是個體特徵和偏好,原本就與性別無關。

書中除了主人公費迪南,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角色就是費迪南的媽媽。費迪南的媽媽可謂是理解、尊重孩子的模範。當兒子還小的時候,她會擔心兒子不合群,然而當看到兒子沉浸在花香中自得其樂,毫不孤單,她便善解人意地任由費迪南去做他自己。

安德魯·索羅門(AndrewSolomon)曾在著作《背離親緣》(FarFrom the Tree)中寫道:“養育子女不是完美主義者的遊戲。愛我們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想象力的鍛鍊。”

4. 《超人也會哭》

○ 基斯·尼格利 /著

在對男孩的傳統教育中,我們總是會說男兒有淚不輕談,堅強、勇敢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這本書教會孩子要釋放自己的感覺,悲傷的眼淚並不可恥,超人也會哭,也會承認自己真的很難過——真誠地面對自己,給自己一個擁抱和安慰。

○ 當一個硬漢並不總是輕而易舉的。

超人是種隱喻,無論是摔跤手、忍者、騎士還是超人,每個看似強大的人物都有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在生活中,他們並非像電影和動畫中所展現的那般堅不可摧,而是和普通人一樣會有難過甚至落淚的時候,包括孩子眼中的英雄——父親。

○ 你也許不會想到,硬漢也是有感情的。

○ 甚至當他們和最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

基斯·尼格利(Keith Negley)造型大膽、色彩明快的插圖深受孩子的喜愛,也為故事大大增色添彩。借用超人和英雄的隱喻,這本書讓男孩們得以認知:脆弱、悲傷並不等於弱者,而僅僅是人類所普遍具備的一種情緒狀態,悲傷流淚也並不可恥。它既可以幫助男孩子學會疏導、釋放情緒,同時也對父親的角色多了一分理解和包容,不失為一部親子共同探討情緒及其影響的情緒療愈繪本。

5. 《粉色屬於男孩》

○ 羅伯·珀爾曼 /著

《粉色屬於男孩》(Pink Is for Boys)是很特別的一部繪本。它雖然沒有前面幾部繪本那麼強的故事性,但在文字的寫作上採取簡短的重複句式和色彩詞彙的復現,朗朗上口,十分適合作為低幼年齡段讀者的性別多元化普及教育。

○ 粉色屬於男孩,還有女孩

○ 以及華麗衣服上的蝴蝶結

書中插畫為小男孩和小女孩共同呈現出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選擇不同的色彩和興趣愛好,並且展現了一幕幕所有孩子在一起平等快樂地玩耍,毫無紛爭歧視的美好景象,如此將色彩去性別化,消除以顏色為媒介的性別刻板印象。

○ 藍色屬於女孩,還有男孩

○ 以及球隊的制服

書的結尾處,則巧妙地透過相容所有色彩的彩虹色預示了對性別多元化的包容,呼應了封皮上的彩虹色字型:粉色屬於男孩,也屬於女孩。同樣,任一顏色可以屬於任何人,無論男孩還是女孩。

6. 《魯道夫·努裡耶夫》

○ 伊莎貝爾·桑切斯·維加拉 /著艾琳歐諾拉·埃羅西奧/繪

《魯道夫·努裡耶夫》是“小人物,大夢想”系列繪本中的一部,講述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男芭蕾舞演員之一——魯道夫·努裡耶夫的生平故事。

○ “小人物,大夢想”系列是一套十分暢銷的繪本,每一單冊分別講述了一位傑出人物的生平故事。該系列特別以女性偉人的故事而著稱,對堅持夢想的女孩來說頗為勵志。

故事中,年少時的魯道夫偶然和父母觀看了一場芭蕾舞演出,便認定要將芭蕾作為自己未來的事業。他就喜歡自己在家研究舞蹈步伐,勝過和其他男孩們到戶外打冰球。

他的父親覺得跳芭蕾不應該是男孩應做的事,但小魯道夫心意已決。由於條件所迫,直到17歲,他才得以進入芭蕾舞學校接受正式訓練。然後透過加倍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他終於在眾多舞者當中脫穎而出,享譽世界的舞蹈家和編舞大師。

作者伊莎貝爾·桑切斯·維加拉的文字簡練明快,加上義大利插畫師艾琳歐諾拉·埃羅西奧那簡約時尚且清新稚拙的畫風,為故事注入了浪漫的童趣色彩。此外,書的結尾還配有人物生平年份表和歷史照片以及舞者生前的詳細資料,讓小讀者在趣味閱讀的同時多了一份詳盡的史實參考。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當人格被戴上性別的鐐銬,天賦會被埋沒,人性也會因靈魂的分裂而產生缺陷。”小魯道夫以及“小人物,大夢想”中的每位主人公都向我們展示了:這世上沒有“女孩的事”或“男孩的事”之分,有的只是你全心全意熱愛之事。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易長妊娠紋體質也能炫腹?對抗妊娠紋大作戰!告別孕期”花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