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兩個話題,都是家長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咱們先來說第一個,第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學習的,這個媽媽說孩子八歲了,無論是作業還是網課,手不停。專注力訓練真的有必要嗎?來我們來看一下。首先這位媽媽提出來的,就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孩子的手都不停,這就讓我想起了我們小的時候在讀書的時候特別流行轉筆,一支筆在手上你就轉著轉著,覺得很舒服。那麼我們怎麼去判斷一個孩子,他有沒有訓練專注力的必要?是取決於他上課的品質怎麼樣。
怎樣對孩子的專注力做判斷?我經常說,其實每個人去接收資訊的方式是不同的,可能是聽到這個資訊的人,你會看到他,他眼睛也不怎麼看黑板。他甚至有的時候背對著黑板,我還遇到過上課就老往桌子底下鑽的孩子,但是你下課以後你問他幾個問題,你會發現他對課堂上所講述的這些內容實際上是非常非常清楚的,也就是說有一些孩子是通過耳朵在聽課。那麼有一些孩子,他是通過眼睛去聽課的,一定要特別認真的去看臺上或者是老師的筆記本里面,黑板上出現的資訊,他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所以孩子的這個專注力直接是和他的學習成果去做一個評價。
我覺得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的去判斷孩子們的這個聽課品質了,然後我們才能說他需不需要進行專注力的訓練。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聽課品質不好,而這個聽課品質不好的原因是由於他的專注力不夠高,那麼就需要去做一些這樣的訓練,或者是怎麼樣提高孩子的專注程度?我們實際上並沒有從一個結果的導向來去評價這個孩子,但是同樣我想告訴你的就是因為網課的時候,他是需要通過一些小動作來讓自己更好的思考。
因為我問過我的一個學生。他告訴我說,他手上雖然在轉,但是這個動作本身可以幫助他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所以這提醒我,就是有的時候,我們可能看上去的干擾行為,卻不一定對孩子進行干擾,所以還是先確認孩子的聽課品質,我們在能做這樣的一個判斷。
接下來,我給大家接著分享第二個話題。
一位媽媽說我兒子馬上就四周歲了,什麼都拒絕,原來什麼都聽話,現在什麼解釋都不聽了。然後這個媽媽他自己進行了檢討,比如說,有的時候有點專橫。現在發展起來,還像瘋子一樣,有的時候喜歡打人,然後又覺得自己打人這個行為是錯的,就會換其他的方法。這個媽媽雖然她的行為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個媽媽有一點特別好的,就是她開始在反思,她在覺得最近出現這些情況是由於家裡出了一些事,讓她的情緒不好所導致的。
我覺得這位媽媽們是一個特別勇於去承認自己做的不好的媽媽,那麼同時我想告訴你,孩子在三四歲的這個階段,他們是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通常會通過拒絕別人來去試探自己是不是有存在的這樣的一個價值。那麼如果孩子在家裡面,他拒絕別人的這種方式,又通常被你去拒絕,他內心當中決定自己是主人的這種需求,就很難能夠得到滿足。他就會不斷地去,需要這種確認。
當孩子什麼都不聽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怎樣做?
第一:當孩子去拒絕的時候,你先停一停,什麼都不要說,也不要發脾氣,你看一看他接下來會怎麼辦?
第二:我特別想告訴你的是,相比較孩子出現的這種情況我更關心你,你的現狀,你因為什麼情緒不好?
要知道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好了,那麼就需要去面對他,可能需要去外面走一走,可能需要去運動出一下汗,可能每天晚上洗澡的時候,熱水稍微的溫度高一點,讓自己能夠得到一些放鬆。只有經歷了這些,才能夠更好的去面對家裡面所有的一切,而且爸爸媽媽自己的心理狀態健康是給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保障,所以我在您剛才描述的這些話題當中,我很關心你。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相互彼此學習和共同成長的關係。那麼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孩子小的時候,是我們在帶著孩子一起成長。其實可以說父母和孩子是同齡人,孩子當了幾年孩子,我們就當了幾年父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一個合作的關係。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慢慢的我們就會變老。那麼在這樣的一種合作關係當中,孩子就會開始在照顧我們。
家長怎樣去和孩子建立合作的關係?當我們去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和孩子之間真正的建立這樣的一種合作的關係。所以我特別想給你們說,在這樣的一種合作關係當中,如果我們自己的心態不好不夠健康的話,很容易就陷入到另外的一個困境當中。所以想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健健康康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我們的心態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這個媽媽說,她知道自己有點心情不好遷怒於孩子。然後就開始衝孩子發火,發完火以後,他自己心裡面又很內疚。所以這樣的話有可能在家裡面對孩子的時候會走兩個極端?當你發現他做的事情你不滿意的時候,你就大聲的喝斥打探。然後當你意識到自己錯了,你就會萬般的寵愛他,他破壞任何的規則也許都是可以的。
那麼你期待孩子在這樣的一種環境當中,他是以什麼去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的?是看著你的臉色?還是擁有自己的判斷?其實這是給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好問題,所以今天在話題的最後,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概念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和孩子都是彼此獨立的,孩子要去創造屬於他的世界,那麼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和孩子保持的是一種既親密又彼此獨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