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兒童都覺得尿床是件羞恥的事情,家長也不是那麼的關注,就算到了門診,都不好意思說,有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表達。那就一起來聊聊,尿床這個羞羞的事情。兒童頻繁尿床,家長應該怎麼辦?
半夜,被一股溼熱驚醒,你蹭地翻身坐起,看都不用看,就知道孩子又尿床了!
叫醒身旁那個熟睡人兒,換衣服、換床單……孩子很快又入睡了,你卻睡不著了:每天夜裡都要上演尿床大戲,本來就工作了一天累的也沒精力去想究竟是哪裡出問題了?
換成是你,發現孩子尿床,你會怎麼做?覺得孩子懶不肯起床尿尿將其湊一頓讓他長記性?還是認為孩子尿床很正常,等他長大了就好了?
很多人認為,尿床是件難以啟齒的事,雖然被困擾著,但依然恥於開口,也沒有意識到這能有多“壞”,總想著“等等看”、“孩子大點就好了”……
那麼,孩子尿床的真相是什麼?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尿床的“面紗”。
尿床究竟是怎麼回事?正常情況下,兒童3歲左右就能自控排尿了,3-4歲偶爾尿床基本屬於正常現象,但若超過5歲仍有夜間尿床,並且每週至少出現2次,持續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家長就該高度警惕遺尿症的發生了。
遺尿症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疾病,但常被忽視,可併發多種身心疾病,嚴重者可產生人格障礙。
兒童遺尿症是指年齡大於5歲,睡眠期間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無意識的排尿行為。學齡前兒童遺尿症發病率高達21.0%——27.8%,學齡兒童為6.9%——11.2%。
若不予治療,1% ~ 2% 的患兒可伴隨終身,給患兒及家庭造成嚴重身體和心理困擾。
雖然設定5歲為一個分水嶺,但是在臨床診治過程中也不是特別機械的,假如一個4歲9個月的孩子,他一週尿床7晚,每晚還尿1-2次或以上,那這孩子很大可能就是遺尿症了。
近年來,遺尿症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國內外已制訂管理指南,但治療效果仍欠佳,準確診斷並解決導致遺尿的關鍵因素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2015年10月17日,國際小兒尿控協會和歐洲小兒泌尿外科協會在26屆歐洲小兒泌尿外科大會期間宣佈制定“世界遺尿日”。
第二個“世界遺尿日”主題活動是“Time to take action——關注兒童遺尿,行動就在此時”。自此,兒童遺尿、兒童健康問題成了社會與公眾關注的焦點,也是一些公益機構關注的焦點。
遺尿症會自己好嗎?根據《2017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遺尿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50%的參與調查者認為,夜遺尿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會自愈的生理現象,因而不去尋求治療。
但國際尿控協會兒童委員會委員,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著名兒童泌尿外科專家文建國教授指出,“尿床”其實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醫學上稱為“夜遺尿”。
遺尿症病因複雜,可能跟遺傳、生長髮育延遲、心理等各種因素相關,最重要的原因包括缺乏一種化學物質——血管加壓素。
孩子膀胱容量不夠大、充盈的膀胱沒有向大腦傳送資訊以及便祕等都是遺尿症的原因。所以尿床不是孩子的過錯,應該且能夠得到妥善治療。
關於遺尿症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5歲的孩子遺尿症的患病率為15%,11~12歲的孩子遺尿症的患病率為5 %,還有1.5~2%的孩子遺尿症症狀會持續至成人。鑑於此種情況,兒童遺尿症一經確診需儘早進行治療,家長切勿採取“觀望”態度。
遺尿症的危害比你想象的更嚴重?持續存在的夜遺尿將嚴重影響患兒自尊心與自信心,是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項對8-16歲尿床兒童團的調查顯示,尿床是兒童的第三大創傷事件,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將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危害。尿床現象可能會持續到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到成年依然會存在,更有甚者一生都無法擺脫尿床。
生理上:長期尿床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影響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尿路感染、外陰炎,對腎臟、膀胱的發育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多數尿床的孩子矮小、瘦弱、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且有多動趨向。
心理上:長期尿床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性格缺陷,出現行為異常,如孤僻、內心、自卑、膽小、不合群,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恐懼集體生活,造成社交障礙,嚴重者引起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