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巧多獅托育園區經常會有來諮詢測評的家長問我她家寶寶脾氣特別大,動不動就哭鬧,家裡老人又對孩子比較寵,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真不知道怎麼辦好,其實1-4歲的孩子不滿意就喜歡哭鬧,是孩子情緒化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主要是有三個原因所導致的。

寶寶脾氣差容易哭鬧

第一、孩子在兩歲左右時處在秩序敏感期,這個時期呢他對於他所處於的世界相對而言他是要求秩序感是比較明顯的,就是說希望知道,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幹什麼事情,相對而言比較固定比較好,所以對於有很多東西不滿意其實並不一定是不滿足他的意思,而更多的可能是不滿足他需求的那個秩序。

巧多獅托育園區秩序感

就像孩子剛生下來,面對的是陌生世界,陌生人,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或者預判,需要有序地去認知的,若他所處的世界是非常雜亂無章的話,他自己內心的安全感和需求感是非常低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他對於有些事情,不滿足他的想法,或者外在所發生的事情沒有秩序的話,他情緒上會容易暴躁耍起脾氣來的。

第二、兩歲孩子也是自我意識比較集中的時間段,也就是說他慢慢認識自我了,對於‘我’這個概念認知比較大的,你會發現他語言基本都是圍繞 ‘我’字去發生的,會說 ‘我要幹什麼’‘ 我想幹什麼’,同時‘不’語言的出現也會多,會出現‘我不要’,‘我不願意幹什麼’.....這是正常的自我意識發生的一個階段,認為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不滿足就會哭鬧

第三、有的寶寶在爺爺奶奶面前會這樣,爸爸媽媽面前不會這樣,寶寶在爺爺奶奶面前容易去表達情緒,因為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對於事情建立標準不一致,通俗說就是爺爺奶奶會更寵一點。

對應的在爺爺奶奶面前孩子會用情緒化來表達需求,比如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語言。情緒化去表達的時候,奶奶爺爺怕孩子哭,心疼孩子哭,就會去滿足他對應的需求,一旦孩子哭就滿足需求也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他用哭表達需求的方式是正確的,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爺爺奶奶面前會用哭一次次正向強化這種需求表達和滿足。

那麼爸爸媽媽針對這些情況要要怎麼去合理引導糾正呢?

巧多獅托育園區

第一、建立他的日常流程,讓他的每日作息流程較為固定,這樣不太容易出現行程之外的事情,因為老人家帶孩子日常作息流程容易根據孩子需求去轉變,孩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邊看動畫片邊吃飯等,這些日常行為動作不那麼固定,但是我們知道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是需要固定日常流程,家長可以和老人家商量來固定日常作息流程,或者藉助一些托育托幼集體生活幫助孩子去建立固定日常流程。

第二、針對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的階段,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建立‘他人’的概念,慢慢認識你、他,而不僅僅是‘我’,這個時候需要集體生活幫孩子建立他人概念,同時也是建立社交能力的年齡時間點,家長可以透過托育托幼園所建立,或者生活中更多提供孩子社交環境,多和同齡小朋友相處,鼓勵孩子去和小朋友接觸。

第三、針對孩子用情緒而不是語言表達需求的時候,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要一起配合引導,當他用情緒表達需求的時候,是先安撫他,而不是先滿足他的需求,並且告訴他哭是表達情緒,不是表達需求,例如,孩子在超市撒潑打滾哭著要買玩具,這個時候不是我們要買一個玩具讓他不哭,而是先安撫他的情緒,告訴他哭是表達情緒不是表達需求,當他情緒安撫下來後,我們可以問寶寶你是要媽媽給你買這個玩具嗎,這個時候你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我可以買這個玩具嗎,這個時候才滿足他的需求。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孫子幫家人蒸饅頭,奶奶起床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