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為什麼要參加野外拓展?

其實上週六的年俗拓展,孩子是被糖人,冰糖葫蘆,剪窗花等吸引過去的,但是他們沒想到第一項就是兩個半小時的爬山,一個個乾淨的人兒成了小泥人,手破了,衣服破了,鞋子全是泥巴,手也全是泥。

感覺被大人們騙了!

但是每個孩子都堅持了下來,最後參加年俗環節,玩得都很開心。

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內心需要,誤區卡點和自信挫折。

自信的孩子

首先,接近自然,是我們內心的需要。

人老了要落葉歸根,需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需要回到那個充滿著自己童年快樂回憶的地方。為什麼童年都是美好的,因為那時候無憂無慮,可以自由地玩耍,在大自然中,在天地中玩耍。

這一點,現在我們的孩子已經很難感受到了,我們被困在了鋼筋水泥之中。

而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踏實和安慰,是遊樂場沒有辦法給予的,在遊樂場裡在玩,在電競遊戲中玩,我們也會暫時忘卻煩惱,但那只是轉移了視線而已,問題並沒有被解決。

而所有被壓抑的需求都沒有消失,最終都會以更具破壞力的形式呈現。

只有在大自然中,我們才能夠被真正治癒,獲得真正的休息,獲得心靈的棲息。

孩子更是如此,喜歡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有什麼比在大地上自由奔跑孩子的笑聲,更具有快樂感染力呢?

其次,透過野外拓展,我們會發現教育的誤區和孩子的卡點。

有一個第一次參加的小姑娘從行程一開始就哭,說好髒,因為下雨,地上溼漉漉的,很多泥巴,媽媽安慰了好一會也沒用,如果是一家人出行,會怎麼辦?非常大的機率是打道回府或換地方吧!

但是這裡,我們回不去,最後把她交給了小象老師,跟著部隊全程走了下來,還一直遙遙領先,玩得很開心。

我們大人需要走出舒適區,孩子也是,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跟著一群陌生的人,更能夠發現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麵臨的一些卡點。

很多孩子從城市到到達鄉村之後,特別是下雨天會覺得地上很髒,但其實這和我們教育孩子的模式有關,小的時候孩子坐在地上,我們會對孩子說地上髒起來,食物掉在地上會告訴孩子髒了,我不能吃,孩子從小就認為泥土很髒,要做一個講究衛生的孩子。

所以他們到了鄉村看到路上很多泥巴的時候,覺得非常髒,但實際上泥土髒嗎?泥土不髒,我們所有吃的東西,我們賴以生存的所有食物,都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

髒的只是混在泥土裡,混在灰塵裡的那些病菌和細菌而已,但平時我們並沒有發現這一點,只有到了特定時間地點,我們才會發現我們之前教育的方式是有問題的。

女兒也是如此,之前會說這裡髒,那裡髒,雖然現在她也覺得髒,但是她可以自己手腳並用去爬山,可以赤腳走在草地上,可以席地而坐,並沒有覺得不可接受。

人生很長,一些小的卡點,小的不足,卻足以成為一個人無法跨越的障礙,會讓一個人無法前行,無法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沒有辦法。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儘早發現教育的誤區,發現孩子的卡點,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去解決,除去障礙,順利前行。

最後,野外拓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和提高抗挫折能力。

《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老師常說的:“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把他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缺乏吃苦的機會和經歷,去參加野外拓展的時候,很多孩子是不願意的,會很苦很累,有一個孩子說:他寧願回家看電視。但是參加的每一個孩子都完成了任務,都堅持到了終點。

其實這件事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孩子做到了他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的潛力被激發了,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他體驗到了。

就如在電影《摔跤的爸爸》中,女兒一直是靠著父親的鼓勵去奪冠,但在最後一場關鍵性比賽之中,父親被關起來,沒有辦法出現在現場。

女兒在最關鍵的時候她想到的是什麼,她想到是父親曾經對她進行了一次訓練,把她扔到水中,告訴她說:你可以做到。她以為自己會淹死,但最後她成功游出來了。

最關鍵的時刻她記起來了,依靠著這段記憶所帶來的鼓勵和證明,她做到了自己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最終贏得了這場比賽。

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很多時候他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當他們長大以後,很多事情他們也以為自己做不到。但是當他們知道自己孤立無援,必須要靠自己的時候,小時候的一些經歷會浮現在他們眼前,他們曾經做到的事情會鼓勵或者阻礙著他們前行。

也有孩子做到了,完成了野外拓展,但是這段經歷也嚇到了他,再也不願意參加野外拓展了。但其實這個孩子也成長了,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家長們再去做一個加持,去告訴孩子在你以為你要放棄,以為你要死了,以為你做不到的時候,你再堅持一下,其實你會發現你可以做到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女兒也會有這種時候,她其實膽子也很小,但她每次突破自己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她:寶貝你要記住,你以為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以為你不敢去做的事情,如果你堅持一下,你勇敢去嘗試一下,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是不是?她會點點頭。

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突破和挑戰自己中,一點點的成長起來的。

總之,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我們身為人所需要的,遵從內心的選擇,遵從自然,順從規律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舒適區會令人過於安逸,不思進取,而發現並幫助孩子解決掉卡點,需要走出舒適區,去挑戰自我,早發現,早解決,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都會長大,在長大之後他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各種困境,都需要他們自己去面對,這時希望他能夠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曾經也面對過很多害怕,不敢去做的事情,但是他堅持了,他去做了,他去嘗試了,最後他做到了這件事情,其實並沒有這麼難。

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心態,而這點,無比重要,知道不一定能做到,只有體驗了,做到了,才會真正理解,所以才有不撞南牆不回頭。

我是微微老師,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二寶媽,高效能育兒多平臺變現踐行者,118萬爆文作者。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補償性的養育可能正在毀掉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