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過去的30年裡,國家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來自於“人口紅利”,特別是80年代,我國迎來了一陣“生孩潮”高峰,不僅加劇中國勞動力的飛速增長,更是創造了中國奇蹟
但是後來國家開始頒佈“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又開始出現生育率下行的情況。
直到國家開始施行二胎政策以後,出生率才有了“回潮”,但是卻再也達不到以前的人口“高峰”。
中國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國際上前所未有,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甚至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表明:2016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62,在全球位居倒數。
《人民日報》還曾登報表示:生孩子已經不只是每個家庭自己的事情了,也是國家大事。
所以國家為了鼓勵年輕人生孩子,透過各種招數來鼓勵大家生育,比如說各項補貼、延長假期等等,是從近三年新生兒數量連續三年下跌來看,政策的刺激效果並不明顯。
有專家認為,出生率的降低和年輕人的“恐育心理”有關。
生育率的降低背後是年輕人的“恐育”心理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我們大多父母們認為,以80、90後為主的年輕人都比較自私,不想承擔責任,也沒有什麼責任感,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相比生孩子他們更愛惜自己,所以才會遲遲不生孩子。
所以那些著急的父母們為了早日達成抱孫子的願望,甚至讓年輕人們只負責生就好,照顧孩子的事他們來做,可養孩子這事真的這麼簡單嗎?
最近鄰居張阿姨就因為養孩子的事情和兒子兒媳產生了矛盾。
張阿姨兒子結婚五年,小兩口感情很好,也很孝順父母,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遲遲不願生孩子,這可急壞了張阿姨。
張阿姨三番兩次的催促兩人生孩子,並且明確表示,生了孩子之後不用夫妻倆操心,老兩口會帶回老家照顧。兒子迫於無奈只得答應。
但是假期回家看到孩子之後卻讓年輕夫妻倆傻了眼。孩子已經4歲了卻遲遲沒有上幼兒園,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下變成了一個“無法無天”的小霸王。不僅亂髮脾氣還欺負同小區的其他孩子,不少家長都找上門來要求道歉。
兒媳教育孩子,老兩口還會阻撓。張阿姨兒子覺得這樣不行,孩子再這樣養下去,就真的養“歪”了。於是決定將孩子帶回自己身邊好好教育。張阿姨卻十分不理解兒子兒媳。
張阿姨認為養孩子能有多難,吃飽穿暖就可以,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養育一個孩子不單單是傳宗接代更要做到負責任,生孩子容易養孩子卻很難,良好的教育、高質量的生活,這些都是需要有良好經濟的前提下才能達到的。
一線城市的養娃成本有多高是張阿姨想象不到的,養孩子這事讓兒子兒媳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帶孩子回去養娃的成本承受不了,但是不帶孩子回去,將對孩子的未來影響頗深。
年輕人“恐育”的背後是不堪重負的經濟壓力而不是生娃壓力。
年輕人不願生娃的背後,是不堪重負的經濟壓力一、高教育“首當其衝”
養娃需要花費多少錢?
拋開普通的溫飽問題,僅教育支出這一項就讓許多家庭望而卻步。
曾有網友做過一項調查,我國養娃成本最高城市top10 (萬元)從懷孕到孩子高中畢業,至少要花70萬,其中一半以上用於教育,但這只是一個常規水平。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全面發展,各類補習班和興趣班是少不了的,偶爾有個夏令營冬令營父母也得給孩子報上,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就會落在別人後面。
等到孩子上大學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再加上孩子的衣服、鞋子、零食,這些花費零零總總算下來的話,養一個孩子的錢就要上百萬了。
難怪有人說養大一個孩子,就要消滅一個百萬富翁。
養一個孩子不單單要養活孩子還要養好孩子,這才是年輕人壓力大不願意生娃的原因。
二、高房價“功不可沒”
高房價也是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的一個原因。
廈門大學的周穎剛教授曾在一個論壇演講中說過,我國現在的高房價,不僅讓老年人頭疼,更是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對於年輕的買房者和租房者而言,如今的房價越高,我們國家的生育率就會越低。雖然不是主因,但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因素。房價上漲導致了我國現在財富不平等、婚姻不平等、生育不平等。
住房的高成本會嚴重抑制生育行為,導致年輕人大多數都是“生得起卻養不起”。
我國的高房價不僅成為年輕人結婚的“攔路虎”,也是年輕人生孩子的“擋箭牌”。
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的背後並不是缺乏責任感而是經濟壓力太大,希望父母們能夠多理解孩子的壓力而不是施加壓力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