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見過小孩子躺在地上哭著耍賴的場景嗎?我見過,很多次,有在超市玩具貨架前,鬧著一定要買某個玩具的;有在遊樂園,賴著不想回家還想繼續玩的;還有在商場哭鬧著非要吃麥當勞的。真的是觀者皺眉,聽者腦脹,只暗暗盼望一旁的家長能安撫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長們是怎麼應對的呢?

有的家長,尤其隔輩兒親,一看孩子哭得那麼慘,馬上一連串“好好好,給你買“,或者,“乖乖乖,快別哭了,我們就吃這個”,就向孩子妥協了。這其實是在驕慣孩子,下次再發生呢?孩子還會採用這樣的方式,無外乎,他/她嚐到甜頭了,知道這樣做能達到他/她的目的。

還有的家長,不願慣著孩子的臭毛病,(當然也有的是覺得大庭廣眾之下,孩子這麼鬧,太丟人了,惱羞成怒),“啪啪”孩子屁股上揍兩下,再來一句“不許哭了,再哭還揍!”威脅孩子停止哭鬧。這樣子懲罰,有效果嗎?有家長會覺得沒用,孩子哭鬧得更厲害了;也有家長會說,他/她怕我揍,不敢鬧了。是,孩子表面上好像是不鬧了,但是孩子的心裡呢?只怕是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傷害。所以懲罰只是在傷害孩子,並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呢?採用什麼方式?

《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簡·尼爾森,是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她告訴我們,想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健康的人格,我們必須採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驕縱的方式,它讓我們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讓孩子願意遵守他們自己提出的建議。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

1、 和善與堅定並行。無論何時何地,牢記,孩子和我們是平等的,他/她不是我們的附屬物,我們要尊重孩子,把他們當獨立的個體對待。

外出就餐,“正面管教”的父母會詢問孩子的意見,給孩子在一定範圍內的選擇許可權。

3、 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朋友小美,典型的職場媽媽,忙工作,忙家庭,7歲的兒子團團,正處在兒童逆反期,經常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有一段時間,生活的一地雞毛,讓她疲憊不堪。

前陣子影片,我發現她眼笑眉舒,再也不是之前的眉頭緊鎖。原來,自從她們家每週日晚7點召開家庭會議以來,團團積極參與家務活動,給了小美很大的幫助。

是什麼樣的家庭會議這麼有魔力,讓逆反的團團變成了小暖男?

首先,小美家的家庭會議,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都是平等的,互相尊重所有人的發言;

其次,家庭會議上,小美沒有對孩子說教指責,而是向孩子尋求了幫助,所以孩子願意幫助媽媽;

這讓團團覺得自己在家裡很有價值感,歸屬感也很強,他就會非常自覺地遵守規則,承擔起主人翁地責任。

4、 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到如何解決問題上,啟發孩子去思考,而不是劈頭蓋臉地一通說教指責。

5、 “積極的暫停”,當父母與孩子發生衝突時,雙方都需要待在各自選擇的“暫停區”靜一靜。這不是懲罰,而是為了讓我們和孩子心情好轉,當雙方都冷靜下來,再去解決問題。

千萬不要將教育孩子變成自己情緒的宣洩,互相傷害。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養成獨立、成熟、懂事的人格。而在孩子的漫漫成長路上,我們家長就是孩子的引路人。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們的態度和目的很重要,我們要和善與堅定並行,尊重孩子,把他們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地和他們商量成長路上的各種事情,然後一起解決問題。教育好孩子不是一兩天地事情,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聰明的芝芝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