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爸媽可能會情不自禁地誇的孩子“寶貝真聰明”,“你真棒”,“簡直就是小天才”......
這樣誇,你心裡滿足,孩子聽得也心花怒放。殊不知,經常這樣讚美孩子,最終可能會“毀”了他/她。
很多相關研究都已經顯示,長期將孩子的成功歸因於某種固定特質,會帶來三種可能的結果:
首先,孩子會把錯誤視為失敗。誇孩子聰明這類的表揚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成功是源於某種靜態的“天資聰慧”,那麼失敗(成績不好)就可能是因為自己在某方面不夠聰明。也就是說孩子會習慣性的將成功視為天賦,而不是後天努力的結果。
其次,這種誇獎無意中使得孩子更在意自己看起來是否足夠聰明,而不是關注自己是否透過學習掌握了知識和能力。
再次,習慣性歸因於“天賦”會使得孩子懶於思考,不願意費力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更不願意為目標付出努力。他們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這等於否定自己的全部。試問誰又願意冒險去徹底推翻自己呢?
教育孩子,父母的工具箱裡要有一套完整的工具——誇獎,鼓勵,溝通,協商,讓步,霸道等等等等,育兒的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小心翼翼一點點嘗試的過程。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再調整,找到一套針對自己孩子特質的最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性格、環境的變化也要相應的做出調整。
也就是說誇獎作為一種工具,肯定是可以用的,而且如果用對了,那孩子會受益匪淺。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誇呢?
很簡單,那就是針對行為進行具體描述、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做父母的不要說“你真聰明,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而應該說“你這麼努力,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這樣簡單的一句改變是把表揚的物件從相對固定的天賦變成更為可控的努力程度,即把“固定思維”轉換成“成長思維”。研究表明,接受“成長思維”表揚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機率更高,因為這樣的孩子總是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失敗,不會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耿耿於懷,而是把錯誤視為有待攻克的問題,付出努力就有可能解決。
雖然我們不能確定一味誇孩子聰明就意味著孩子將來前途黯淡,但是父母在這方面是不能冒險的,因為孩子的態度是逐漸養成的,而且在成年後會相對穩定,那個時候亡羊補牢就為時晚矣。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表揚孩子的勤奮努力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效果,促使他們更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潛能。所以父母在使用“表揚”這一工具時,還是要做好取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