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素問育兒群裡刷到下面這個:
小米真的屬熱性嗎?
小米真的能治小兒拉肚子嗎?
米醫生:到底小米好?還是大米好?
這是不少寶媽們喜歡問我的問題
其實中醫裡,小米有個灰常有深意的藝名,叫粟(sù)米,大米也有個藝名叫粳米
中醫到底如何給它們定位的呢?
粳米(大米):性味甘;平
歸經: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補氣健脾;除煩渴;止瀉痢。主治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
我們來逐條解釋一下:
大米:歸脾,胃,肺經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再加上肺主一身之氣,大米歸肺經
這說明撒?
大米妥妥可以幫你補氣健脾的
所以大米的主治裡寫的什麼?
食少納呆
倦怠乏力
這兩個症狀都是脾胃氣虛後的表現
當脾胃運化食物能量不足時,之前吃下去的東西沒消化掉,哪裡還有多餘的空間裝新的食物呢?
脾主四肢,一個人脾虛,當然就容易四肢倦怠乏力
中醫常說小兒脾常虛,很多孩子脾虛後第一個症狀就是厭食,沒胃口,不想吃飯(根本原因還是脾胃虛弱,運化能力不足)
大米除了補氣健脾,還能除煩渴,止瀉
把大米煮成粥,煮成米油米湯,妥妥是生津液,止渴的好東西,又因為它可以補氣健脾,脾主運化水液,脾氣足了,可以更好地代謝水液,利小便就是實大便,當然是有利於止瀉的
然後再看小米
粟米(小米):味甘,鹹,性涼
歸經:脾,胃,腎
功能主治: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滿食少;消渴;瀉痢;燙火傷(轉自《中華本草》)
先說相同點
小米和大米一樣,味甘走脾胃經,甘味(差不多就是甜味的意思)甘味能補,能和,能緩,所以小米也是可以和中(就是調和脾胃的)
劃重點:此處用的是“和中”,調和脾胃,不像大米的描述是補氣健脾
和中,調和脾胃,意思就是拉攏脾胃兩口子和好,別再吵架了
主治裡小米可以治反胃嘔吐,腹滿食少
胃氣該降反逆當然會嘔吐
脾氣該升不升當然會腹滿
反胃嘔吐,腹滿食少這二者其實都是脾胃不和(脾胃吵架)的表現
小米除了調停脾胃不和,相對大米它還味鹹入腎,性涼,能清脾胃虛熱,能治消渴的功效
先說脾胃虛熱,很多小兒,尤其是偏陰虛體質的孩子(舌頭顏色偏紅,舌頭形狀偏小,尖尖紅紅的)這些孩子往往容易脾胃虛熱,會表現出嘴脣容易乾裂起皮,喜歡舔嘴脣(甚至脣炎),容易便祕拉羊屎蛋,,半夜磨牙,有口氣。。。。。
這些其實都是脾胃有虛熱的症狀(切記,脾胃虛弱和脾胃虛弱也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
像這類孩子白米粥裡再放點小米,等於補氣健脾+清脾胃虛熱一起上了
那為什麼古人還說小米還可以治消渴呢?
古代消渴的症狀就相當於現在吃得多、飲得多、尿得多,人消瘦,“三多一少”的糖尿病
這類人往往都是肝腎陰虛體質(陰虛生內熱),小米正好可以調和脾胃,益腎,除熱
其實不管是小米粥,還是白米粥,中醫都認為可以淡滲下行,利小便
能利小便到什麼地步呢?
治病的地步
在明代醫家韓憨的《韓氏醫通》裡的,裡面記載到一個人病淋,類似尿頻,尿急,排尿障礙澀痛淋漓不盡,但這個人不想吃藥
韓憨怎麼治的呢?就讓這個患者專門吃小米粥,不吃別的東西,十多天後,病症大為減輕,一個多月後此人痊癒。
所以萬萬不要小看小米通利小便的能力
最後強調一下,為什麼小米和大米都可以止瀉?
1,小米大米調和脾胃,補氣健脾,通過提高脾代謝水液來止瀉
2,利小便實大便也可以止瀉
舉個栗子來說:你體內有400cc的液體農夫山泉正等宣洩出去,它有三個出口可以選
第一:嘴裡吐出去
第二:尿出去
第三:拉出去
第四:排汗(這個不在今天範圍內)
如果這400cc從大腸肛門出去就變成拉稀了,如果它們自覺聽從組織安排從尿液出去了,那麼大腸便便這想稀也稀不成了,因為沒一丁點農夫山泉留給它攪稀了啊。
大米甘平,偏補氣健脾,生津止煩渴,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的小兒
小米偏涼,偏調和脾胃,尤其適合脾胃有虛熱的小兒
而且它們都可以止瀉
很多人觀念裡止瀉必用甘溫,所以那個媽媽才會誤以為小米是熱性的
可人家小米妥妥味甘鹹性涼,照樣止瀉、、、、截圖裡說孩子吃小米治好拉肚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接下來此處應該上賣小米廣告了
然,並沒有!
而且我還要說:尤其在小米的選擇並非越新越好,因為老祖宗告訴我們:陳者治病更良
陶弘景:"陳粟米:作粉尤解煩悶。"
孟詵:"陳粟米:止痢。"
《日用本草》:"和中益氣,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陳者更良。"
內啥,別以為什麼都是新的好
今天粟米的故事告訴我們:
只要能力在,小點黃點又如何?
陳點老點就更沒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