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布加洛醫生開了一間特殊的診所,他的診所收治的病人都是稀奇古怪的。

有的病人是隻穿了一條內褲的男孩,笑得像機槍一樣;有的病人是把臉遮得嚴嚴實實吃枕芯的女孩子;還有的是耳朵裡塞著食物的男孩,嘴裡說著聽不懂的奇怪的話……

但布加洛醫生都沒有把這些當作是難題,因為他可以用音樂來治癒這些病人,只要選對曲子,用對“劑量”,病人就能痊癒。

迄今為止,布加洛醫生還沒有見過用音樂治不好的病人。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棘手的病人,一個712天都沒有笑過的女孩——藍藍。

布加洛和妻子想盡了辦法,還是沒有辦法讓藍藍重新笑出來。

明明她心裡是想笑的,或者她感覺到很有趣的事,卻總是笑不出來。

藍藍喪失了笑的能力。

這是麗莎·尼科爾〔澳〕(Lisa Nicol)所著的兒童小說《不會笑的孩子》中講述的故事。

在書中,讀者會慢慢發現,藍藍是一個很有教養,又很溫柔善良的孩子。

她的父母都很愛她,家庭環境也很優越,可是,藍藍就是喪失了笑的能力。

隨著故事的發展,藍藍不會笑的原因慢慢揭開,原來這是一個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從而引發了怪病的故事。

不用多說,造成藍藍生病的原因,就是來自家庭的問題,這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孩子成長中的不可避免的傷痛。

如果這本童書只講了孩子成長中,父母缺席的陪伴,或者讓父母幡然醒悟,從此開始陪伴孩子,最後大團圓結局。

那麼這本書就只會流於俗套,甚至被讀者所厭棄,因為在實際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子女在長大後,鼓起勇氣對父母說出心聲,絕大多數父母只會否認自己的失誤和漠視,甚至勃然大怒,指責子女白眼狼。

這是很多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很多人甚至因此一輩子都無法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這本小說以布加洛醫生的音樂療法作為一個切入口,讓這些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的孩子們,在音樂中得以釋放情緒,最終自我療愈。

小說給讀者的最大啟示,也就在於此。

很多時候,我們與父母之間的和解,就是與自己的和解。

自我療愈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不管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

當我們發覺自己不對勁的時候,被沮喪、抑鬱、頹廢等負面情緒佔據內心的時候,我們不是失去了自愈的能力,而是放棄了這種能力,忘記了只有自己才能治療自己。

就像書中的藍藍一樣,她失去了笑的能力,其實就是失去了這一份能力。

所幸,書中的藍藍,在音樂的陪伴下,不,不僅僅只是音樂,還有布加洛醫生和其他人一起,用愛心,最終讓她找回了這份能力,治療了自己。

原生家庭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但是,一個人內心的強大,也是無法估量的。

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還能用其它手段,去修復曾經受到的傷痛。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父母和過去的經歷,至少,我們還能向別人求助,還能依靠自己內在的力量自我修復,雖然這個過程會比較難。

1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該對孩子亂髮脾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