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愛 只有不合適#
有這麼一本繪本,講的是一隻活了100萬次的寵物貓,每一位主人都很寵它,在它死後都傷痛不已,可這隻貓卻一次也沒有難過過。
在死過第100萬次後,它重生成了一隻流浪貓,卻找到了自我,覓得愛侶,成家育兒、最後直到與愛人慢慢終老。
這一次我們的小聽眾在我念故事的時候是什麼反應呢?
翻跟頭? 摳腳丫?滾車輪子?拿著貼紙書/迷宮書找我換?
NO!
這一回,他是個滿分的聽眾,細膩的同理者, 積極的提問者,百變的回答者。
書是娃自己一頁一頁主動和我爭搶著翻的,沒給我一次得逞的機會。
看到圖二貓崽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後離開父母去闖世界時,孩子問我"他們的爸爸媽媽會不會很傷心?會不會很想他們的寶寶?寶寶們還會回來嗎?",沒等我回答就哇哇大哭起來,邊哭邊看著我說"我長大了不要出去,不要離開家,我要和媽媽在一起"。
看到圖三貓媽媽躺在愛人的懷裡再也醒不來時,"白貓是太老了,老死了嗎?貓爸爸好傷心呀? "。
最後在看到貓爸爸哭了幾天幾夜,直到靜靜的躺在白貓旁邊一動不動時"媽媽,貓爸爸也老死了嗎?死掉後,他們會變成什麼樣?會去哪裡?它和白貓還能再活過來嗎?"
""媽媽,我們人類也會死的嗎?我們能不能活100萬次?"
"媽媽,我想貓爸爸可能是吃了一種藥可以活100萬次,現在再也活不過來了,是因為藥失效沒有作用了,應該是在貓肚子裡被魚刺戳破了,壞了。被它肚子裡的小精靈吸收了。"
"媽媽,白貓沒有活過來,是因為黑貓吃了世界上唯一的一粒可以活100萬次的藥"
"媽媽,我還是很難過,生氣是紅色的,難過傷心是什麼顏色的呢?我記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家有情緒小怪獸的書,裡面說過的,你說的藍色不是傷心的顏色。"
"媽媽,你以後別給我看這本書了,把它收起來,放到我看不到的地方吧,你看它都把我看哭了"
"媽媽,你應該回外公外婆家,你出來太久了"
"媽媽,我們要多喝牛奶,少吃垃圾食品,早點睡覺,這樣可以活的更久點"
所以,你看好的故事,會引出滔滔不絕的問題。以前的繪本不是不愛,只是不合適。我對娃一直誤會很深呀。
然而,我反手一問:又快十二點了,說好的早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