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庭教育日益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意自身言行的示範作用,不跟孩子說假話就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的原則之一,然而,很多時候這些家長又發現偶爾會面臨是否應該實話實說的尷尬,使得這個不講假話的原則遭遇現實的困惑。
那麼,家庭教育過程中,是否絕對不能跟孩子說假話呢?個人認為,這個原則是可以有彈性的,在"假話"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有利的時候,家長是可以適當"說謊"的,那麼,這樣的例外有哪些條件呢?以下幾條值得考慮:
一、有助於最佳化孩子內心體驗的假話
比如,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成人的愛帶來的安全感,其中親人的愛的尤為重要,但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爸爸媽媽離婚後爸爸對她不管不問,連該付的生活費都不付,如果媽媽如實地告訴孩子爸爸並不怎麼愛他,那麼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肯定會有不小的負面影響,為了讓孩子享有完整的愛,媽媽一直告訴孩子,爸爸很愛他,只是工作太忙沒法經常來看她,但不管怎麼說,她都是爸爸媽媽最愛的那個寶貝,偶爾媽媽還會請朋友替孩子的爸爸給孩子寫信寫賀卡……這樣的假話,就是值得講的,因為它增強了孩子對愛的體驗。
再比如,有一個孩子,對自己的繪畫技能很沒信心,爸爸為了鼓勵他,就在有一次她沮喪地拿出幼兒園的畫後,邊欣賞邊認真地對她說:"可能你認為不怎麼樣,但在爸爸眼裡,這幅畫是相當美的,你看,上面這個小姑娘的表情多生動啊,爸爸真希望自己也能畫成這個樣子!",小傢伙聽了,信心大增,對繪畫也不那麼排斥了。
二、有助於呵護孩子純真童心的假話
比如,孩子的世界,是"萬物有靈"的,對童話世界的深信不疑,常常給他們的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而充分發展的想象力是創造性的基礎,值得家長呵護。所以,當聖誕節孩子問起床頭的禮物哪裡來的時候,父母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讓孩子"發現"聖誕老人曾經來過。
再比如,孩子總是基於對外部世界的假設發展自身行為習慣的,如果過早地受到負面的影響,孩子長大後就很可能認為這個世界是很殘酷的,有著這種假設的孩子,待人接物就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異常,不利於其正常的生活和人際交往。正因為此,影片《美麗人生》中的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爭的陰影,便謊稱他們是在做一個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為獎勵的遊戲。很多年後孩子才明白原來當時是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美麗人生。
三、有助於矯正孩子行為習慣的假話
如果假話能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產生積極的影響,那麼它也是值得存在的。比如,有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吃飯不錯,在家卻總是不好好吃飯,媽媽頭疼之際,急中生智,就把她最喜歡的張老師抬出來,說,"那天聽張老師說,如果你在家吃飯能像幼兒園一樣專心,就是吃飯最棒的小朋友了。"小傢伙聽了,很受鼓勵,在家的吃飯行為很快就明顯改善,媽媽及時鼓勵了她,又拜託張老師表揚她的行為,小傢伙在家吃飯的習慣果然就此好轉了。
再比如,有個孩子,歸位習慣不好,經常亂放玩具,弄的家裡裡亂七八糟,媽媽為了糾正她的這個習慣,就結合她正盼過聖誕節的特點,對她說:"聽說聖誕老人最喜歡愛整潔的小朋友了,如果你堅持收拾玩具的話,聖誕老人到時候很可能給你一個大驚喜呢",小傢伙果然很受激勵,歸位習慣明顯改善,當人"聖誕老人"也果真給了她驚喜。
總之,家庭教育中,謊言只要出於善意的目的,是可以適當存在的,但在具體運用的時候,也有注意事項:
1、注意假話的表達藝術,不能讓孩子識破,否則孩子察覺到父母在糊弄自己之後,效果就適得其反了。
所以,即使是假話,也要有真情實感,最好還能有一定的事實依據,如果能配合其他行為增強假話的真實性更好,像上文中媽媽為了讓孩子確信爸爸的愛、爸爸為了鼓勵孩子對繪畫的信心時所做的那樣。
孩子喜歡的"重要他人"也可讓假話產生更積極的效果,比如上文提到的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聖誕老人等都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了很好的激勵作用。假話中出現的承諾,一定要及時兌現,假話產生教育效果後,也要及時配合表揚鼓勵等教育措施,以便鞏固孩子的行為習慣。
2、講假話是有底線的,至少如下兩種情形不適合講假話:
(1)孩子提問時,再忙再煩也不能用虛假的知識搪塞孩子(除非為了呵護孩子的童心)。(2)不能出於"管孩子"的便利而講假話,比如,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老實點,謊稱再鬧警察叔叔回來抓的,這樣的假話就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