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晚上12點多,習慣於晚睡的我,剛洗漱完畢躺到床上舒服地伸懶腰,手機的資訊忽然傳來。

開啟後,閨蜜的語言資訊一連串迎面而來:

“我知道你睡得晚,這會兒睡了嗎?”

“算了,睡不睡的,我都要和你聊兩句,否則我更睡不著了!”

“我今天晚上睡得早,結果剛才做了個夢,氣得我胃疼,然後就醒了,現在再也睡不著了。”

“夢中,我被我家小寶快氣死了。我說一,他非要二,我讓往東,他偏偏往西。你說說,5歲的娃娃了,怎麼還能這麼不懂事,這麼氣人呢?”

“白天氣我,晚上氣我,做個夢還要氣我!呃~~~你要是沒睡著,就趕緊安慰安慰我吧!”

“要是睡著了,明天一早就給我打電話,還要好好安慰我!”

我有些好笑,閨蜜的急脾氣,看來人至中年也改不過來了。

她和她家小寶的交流,的確常常讓我很是無語。她說話總是又囉嗦又快捷,往往是上一句還沒有來得及回答,下一句她就已經跟上來了。且不說是5歲的孩子,就是成人,也需要一定的適應,才可以跟得上她的節奏。

上週末她帶著孩子在我一起小聚,她家小寶非要吃牛排,說好久好久沒有吃過了,她非要吃火鍋,於是一大一小母子二人就此發生了爭執:

小寶:“我要吃牛排!”

閨蜜:“吃什麼牛排啊?你總是吃兩口就不吃了。今天不能吃牛排!”

小寶:“我就要吃牛排!”

閨蜜:“唉?你這個小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牛排哪裡有火鍋好吃?你也可以吃到牛肉。聽話,不吃牛排,就吃火鍋!”

小寶:“兩種牛肉的味道不一樣,我就要吃牛排!”

閨蜜:“都是牛肉,有什麼不一樣的,一個是煎的,一個是煮的。煎的油大還破壞營養,你小孩子不懂別說話。不能吃牛排!”

小寶:“我就要吃牛排!不吃火鍋!”

閨蜜:“你的熊孩子,吃牛排媽媽就不帶你了,你去找你爹去!我和阿姨去吃火鍋。”

小寶:“不,我就要和你們一起吃牛排!”

閨蜜:“反了你了!和我們一起就是火鍋,牛排,說不行就是不行!”

小寶兩眼淚,我把他摟在懷裡:“寶貝,告訴阿姨,為什麼這麼想吃牛排?”

小寶:“牛排好吃!”

我:“除了牛排好吃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嗎?”

小寶:“裡面還有好多水果可以隨便吃!”

我:“哦!小寶是不是想要吃水果啊!”

小寶:“另外,牛排店裡面的空間大,可以跑著玩,火鍋店小,跑著危險!不能玩!”

我:“哦,知道了,小寶還想要跑著玩,是不是?”

小寶點點頭。

我:“那這樣好不好?我們去吃火鍋之前,我給你點一份水果沙拉帶著去吃,然後吃完火鍋,我們去我家接著小弟弟,然後一起去兒童樂園玩。怎麼樣?”

小寶欣喜若狂:“太好了!就這麼定了!”

閨蜜如釋重負:“太好了!還是你有辦法!”

唉!閨蜜這做媽媽的,還真是不懂迂迴,對孩子將“一言堂”進行到底的主兒!偏偏她家小寶,又是雙方4位老人共同慣出來的寶貝疙瘩,從來都是說一不二;母子二人在一起,這種事情簡直分分鐘就發生一次。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他們獲取資訊的途徑和成人並不一樣。

【幼兒只能接收到部分指令】

當孩子去做成人不讓他們做、或者禁止他們做的事情時,其實他們並非是想要與成人作對,而是他們獲取的資訊並不是完整的,往往他們只能留心於後面的資訊。

比如當父母問寶寶:今天晚上讓誰給你講故事?爸爸還是媽媽?

寶寶就會回答:媽媽!

但是,如果父母換個方式來問寶寶:今天晚上讓誰給你講故事?媽媽還是爸爸?

寶寶就會回答:爸爸!

當然,這種回答的前提一定是平日裡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陪伴幾乎是一樣的,爸爸媽媽都參與到育兒當中,並且晚上都有陪寶寶講故事的經歷。

如果平日裡付出的都是媽媽,陪伴寶寶的也多是媽媽,給寶寶講故事的也都是媽媽。那麼即便是問:“今天晚上讓誰給你講故事?爸爸還是爸爸?”

寶寶依舊會堅定地回答:“媽媽!”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只能獲取後面的簡簡訊息,父母對寶寶給出的指令就一定要簡短明確。

就像閨蜜家小寶,最初不過是表達了一下自己想要去吃牛排的意願而已,但是閨蜜反覆強調牛排不適合,火鍋好吃,完全就沒有說到寶寶心裡,也讓寶寶並不是特別明白媽媽的意思。

而我和小寶對話的時候,小寶就明白了,我是問牛排怎麼樣?除了吃牛排,還有什麼目的?

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把心中所想或者自己的訴求告訴我。

只有找準了孩子的需求,才能夠有目標地解決問題,最終達成一致。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要寶寶把自己的玩具收納整理,如果媽媽一直強調:“不要把玩具扔得亂七八糟!”那麼寶寶聽到的重點就是“玩具亂七八糟”!

如果媽媽把收納盒拿到寶寶面前,簡短地說:“寶寶讓玩具回家吧!”

寶寶可能就會愉快地接受這個說法,並且開始行動起來了!

如果媽媽也正在為寶寶的“逆反”而頭痛不已,不妨轉換一下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模式,試一試這個方法吧!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裝攝像頭監控孩子,是在幫助孩子還是摧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