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的教重在學,孔子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孔子為學必兼心地修養與人格完成的意義。

發展心理學家將人的成為三發展大領域:生理、認知、情感和社會。生理、認知、情感和社會三方面相互影響,共同影響個體的發展。例如,新的運動能力,如伸手、坐姿、爬行和行走(生理),極大地促進了嬰兒對周圍環境的理解(認知)。當嬰兒的思維和行為能力更強時,成年人就開始用遊戲、語言和表達對新成就的喜悅(情感和社交)來刺激他們。這些豐富的經驗反過來又促進了各方面的發展。

不同的心理學派關注了影響個人發展的影響因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早期成長經驗在個人發展起重要作用,家庭關係是個體發展的核心,精神分析強調思維不總是有意識的,還應該考慮無意識狀態。

原生家庭是兒童生理發展的基礎。兒童心理彈性(面對困難,抵抗壓力的能力)研究發現嬰兒早產、出生時體重過低、營養不良。兒童期低活動水平,兒童疾病如哮喘、神經性皮炎、器質性腦損傷、心臟病等,兒童佩戴助聽器等,兒童低智商,多動症,他們調節努力或放鬆的能力較弱,他們的心理彈性較脆弱,他們的抗壓能力,他們情緒控制,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相對較弱。這些情況都是由原生家庭中的各種情況決定的

貧窮、家庭失和、父母成癮(毒癮、酒癮)、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父母有心理疾病、父母失能、父母分居或離婚、父母再婚、領養、無家可歸、多子女(至少4個)、學校霸凌、暴力/性虐待都是兒童心理彈性的危險因素。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兒童只面臨一個危險因素,不會增加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如果有2個危險因素,則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增加6%,如果面臨4種危險因素,則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增加20%。許多人的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廣泛性焦慮症等心理疾病都可以在原生家庭找到源頭。

個體的認知發展更是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注意是所有認知過程的基礎,注意的質量在原生家庭中培養。許多孩子的注意缺陷、知覺失能、大腦損傷、小腦機能失調、誦讀困難等問題在嬰幼兒時期已經出現,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會導致兒童上學後的學習困難。

例如,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的經驗,兒童的環境都會影響兒童語言學習,一般嬰幼兒在18個月可以掌握母語。嬰幼兒時期習得的語言是未來學習的基礎,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是以文字加工為基礎。

為促進個體的早期語言發展,語言學家建議:

1 家長要做一個積極的溝通夥伴。嬰幼兒無法進行對話,但環境中大量的語言刺激是他們學習語言的最佳環境,家長不可錯過。

2 與嬰幼兒對話就像他們能聽懂一樣。此過程會持續4-5年,但如果堅持,孩子可以完整掌握母語的所有內隱的語法、句法與結構,並學習大量的字、詞、句子等等。在嬰幼兒早期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聽不懂,他們只對孩子說單個音節,或疊詞,如車車,飯飯,殊不知,這樣完全耽誤了嬰幼兒早期語言學習。

3 做一個優秀的聽眾。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說,認真聽孩子說,這樣更有利於孩子語言發展。

4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模式能夠擴充套件孩子的語言能力與視野。家長鼓勵孩子問問題,提出新話題,而不是簡單的對或不對。

5 適應孩子的特質。孩子有時很難正常發音或說話,家長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

6 避免性別成見。與孩子對話不是母親的私事,來自父親的提倡與建議對孩子同樣重要。

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孩子在嬰幼兒時期(2歲前)得到良好的語言訓練,較好地掌握了母語,他們在學校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老師的講解,學習更輕鬆,反之,則可能會出現學習困難。當父母忙著為孩子報補習班,忙著買學區房,忙著責怪教師,忙著責怪教育制度時,也許在他們是受精卵時,你的養育方式已經決定了孩子的學習之路必然充滿荊棘。

個體的情感與社交發展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更大。在原生家庭中,個體與父母(或主要養育者)建立情感紐帶,期待從他們那裡得到保護、安撫和支援。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待孩子的的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在原生家庭中,家庭保護功能是依戀關係存在的基礎,情感交流是親密關係的首要特點。個體在困境中對安撫與支援的迫切需要,並不是“孩子氣”,相反,個體能夠直面困境,克服困難所有勇氣都來自於家庭的支援。能夠與其他個體建立親密情感紐帶是人格發揮有效功能和心理健康的首要特點。能夠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前提是與家人構建健康的依戀關係。

原生家庭中個體與父母形成的依戀模式透過各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你與他人的關係,無論你願意與否,依戀模式將透過母親進行代際傳遞。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告訴我們只有在家庭中學會了孝悌,學會愛眾,學會親仁,有餘力,才可以學詩,學文、學禮。原生家庭是個體健全人格的起源、發生、發展、變化的基地。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運動,是啟用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