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講氣虛質,從中醫理論來講,氣,是構成我們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先天的精氣,受之於父母,後天之氣,則是由透過吃飯、吸收營養物質,所謂“水谷精氣”,以及透過呼吸系統吸入的清氣,這兩種氣共同組成。
那麼氣有什麼作用呢?
氣能夠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維持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另外,還有溫煦人體的作用。
我們提到氣,都說“陽氣”。俗話說“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體現了氣充足,就不容易怕冷,如果氣不足,溫煦身體的力量匱乏,就會出現不如別人抗凍。
而且呢,平時的精神也不夠振奮,容易疲倦乏力,有些寶媽就經常說,孩子不愛運動,走路多了就要家長抱,孩子經常喊累,回家就“葛優癱”,喜歡靠在沙發上,或者躺在床上,氣虛的孩子,說話的聲音也是比較低怯的,不像健康的孩子,中氣充足,聲音洪亮。
氣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抵禦外邪”,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意思是體內的氣充沛,人對外界的各種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就會很強,不容易生病;與之相反,如果氣不足,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病邪的抵抗力就比較差,容易生病。
年初的時候疫情爆發,官方和民間都有一些中藥預防方,很多方子裡都有黃芪,黨參,太子參這類補氣的中藥,就是因為氣充足,才能有更好的抵抗力。
氣還有“固攝”的作用,氣虛的人容易自汗,天氣並不炎熱,人也沒有做什麼劇烈的運動,但卻在不停地冒汗,這種現象就是自汗。
除了不能固攝汗液,更嚴重的是不能固攝血液,會出現鼻血,皮下出血,甚至內臟出血,女性還會出現非經期的出血,或是經期出血量過大等表現,經年累月的氣虛體質,還會出現臟器脫垂,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
給大家總結下氣虛質孩子的表現:反覆感冒、老愛出汗、精神差,說話聲音低,不愛運動,容易疲倦,怕冷,手腳溫度偏涼,舌頭的顏色比正常的淡紅舌要淺,平時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好好養“氣”,不耗“氣”。
可以選擇甘溫的黃芪、甘平的黨參做藥膳,煲雞湯或排骨湯,還要注意保暖,避開風寒,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儘量戴口罩。這也是前面提到的氣虛的人溫煦的能力差,抵抗力差,容易遭受病邪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