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女兒逛商場的時候,在兒童玩具那裡看到了這麼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地上哭,因為他想讓他媽媽給他買變形金剛,媽媽沒同意。媽媽不給買的原因是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了,而小男孩基本也是玩一兩次就扔在了一邊。
但最終,那個媽媽還是沒抵擋得住自己兒子的“撒潑耍賴”,付款買下了玩具。
這個小男孩很明顯是缺乏正確的金錢觀的。一方面他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其實是在浪費金錢,而這些錢是通過父母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另一方面,她媽媽也沒有對他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一耍賴就妥協。這在無形中將孩子的行為引向了不正確的一面。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曾看過的一則新聞:一個大一女生跟他父親嚷嚷著要買手機,父親一咬牙,帶她去商場買了最新款的iPhone,花了將近7000元。而這個年近50的父親,唯一的收入就是在路邊擺攤賣煎餅,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
在買手機的整個過程中,這個老父親從頭到尾都沒有笑過。或許他在心裡計算,7000塊需要早起多少天,賣掉多少份煎餅,才能賺回來。而這7000塊花出去,下個月的生活費是否還有著落。或許他們還租著房,租金要付,水電費要付,連病都不敢生。
但這些,這個女兒肯定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只要自己想要什麼,父親都會滿足自己。而她也變得越來越會獅子大開口,得不到滿足就會抱怨父親。
有人可能會問了,這個父親為什麼要無休止地滿足女兒無理的要求呢?我想這個原因,大多數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雷同的:他們愛孩子,卻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愛,不知道怎樣的愛才是對孩子真正好的,也或許是為了彌補陪伴的缺失。於是只能無休止地滿足孩子。
但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特別是金錢方面的滿足,尤其是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01孩子為什麼會形成錯誤的金錢觀?低幼年齡的孩子,知道金錢的作用,卻分不清錢多錢少的區別,更加不知道錢是怎麼獲得的。如果父母時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揮霍,或者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都會使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
l “哭窮”很好用,但未必真的很“好用”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媽媽,我想要這個、這個,還有這個。”
媽媽:“這些玩具家裡不是都有嗎?”
孩子:“我不管,我就要,嗚嗚嗚~”
媽媽:“可是媽媽沒有錢啊,我們家太窮了。”
孩子哭了很久,見媽媽真的沒給買,心裡想大概家裡真的窮得沒錢買這些玩具了,於是不情不願地站了起來。
雖然這位媽媽是為了不讓孩子亂花錢,而“哭窮”這一招很多時候真的能打消孩子買東西的念頭,但過分“哭窮”,卻會對孩子產生不小的影響,比如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孩子;太看重金錢;甚至還會覺得父母沒有能力,對父母感到失望。
l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肆意揮霍會讓孩子有樣學樣有些父母自己本身就大手大腳,沒有正確的金錢觀。而孩子最愛模仿的就是父母的行為。他們自然也就學會了父母身上的那些錯誤的金錢觀。
比如有些父母就特別愛購物,有用的沒用的,都往家裡買。卡里沒有存款,更不進行理財,真正是“今宵有酒今朝醉”。在他們眼裡,就沒有不該買的東西,對孩子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
l 父母自己省吃儉用,但一旦孩子有想要的,便通通滿足這種情況也是比較普遍的。很多家庭收入不高,父母自己省吃儉用。但由於忙於工作,對孩子缺少陪伴,或者不知道怎樣跟孩子溝通,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愛,便通過滿足孩子對物質的需要來彌補。
父母的這種過度放縱,會逐漸養成孩子需索無度的壞習慣。再加之他們不懂父母的辛苦,不懂金錢真正的價值和來之不易,便會形成錯誤的金錢觀。
不正確的金錢觀,很可能會讓孩子長大後變得消費無度。
現代社會的支付方式越來越便利,即使卡上沒錢,也能買東西。而現代社會的誘惑越來越多。導致很多人存款越來越少,欠債越來越多。
面對喜歡的、超出消費能力的東西,如果人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很容易就會對自己的消費慾望投降:沒關係,總會有辦法的,先買再說。
於是,人便受到了金錢的控制。
02正確的金錢觀是什麼樣的?有人可能會說了:“錢這麼可怕?我要讓我的孩子遠離金錢。”
但心理學家認為:人對金錢的興趣與生俱來,早期的金錢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人對金錢有興趣這件事,不是壞事。跟孩子談錢,我們也不必忌諱。只需要在孩子發育發展的早期對其進行真正的金錢教育就可以了。
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樣的金錢觀才是正確的:
金錢觀是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金錢觀對人的影響不同。
比如《茶花女》這本書中有一句名言:“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
是做金錢的主人,還是做金錢的奴隸,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金錢觀。
做金錢的奴隸,便是錯誤的金錢觀,而做金錢的主人,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在《正確的金錢觀》這本書中,作者高取志津香提到:正確的金錢觀不是讓孩子不看重金錢,而在於讓孩子了解“錢是有限的”,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支配金錢”,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以及該怎麼用錢。
只有養成了正確的金錢觀,一個人在進入社會後,才能更好地支配屬於自己的錢,過上幸福生活。
我們只有教會孩子怎麼賺錢,怎麼花錢,怎麼存錢,怎麼管錢,才能讓孩子實現最終的自立。畢竟我們父母不能管孩子一輩子,還是得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己。
03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孩子能夠自己管理金錢的前提是能夠形成自己的金錢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溝通來指導孩子,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去做,並允許他們犯錯。
為了達成最終目標,即讓孩子能夠自己管理金錢,《正確的金錢觀》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套父母幫助孩子培養管理金錢能力的方法和步驟:
第一個關鍵點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第二個關鍵點是教會孩子賺錢;
第三個關鍵點是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首先,第一個關鍵點在於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正確金錢觀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將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中去:
第一,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金錢不是取之不盡的。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可謂是有求必應,要什麼買什麼。但很多時候,父母自身的情況是不允許亂花錢的,因為本身承受了很大的經濟負擔,比如不斷上漲的物價、沉重的住房貸款、充滿壓力的工作現狀以及必須節約的生活。
但孩子們不知道這些,他們不知道錢的來源,不知道一個家庭之中收入是有限的,而開支如果不受控制的話,那就是無限的。而家長又在無意識之中給他們灌輸了一個想法:“你只要提要求或者哭鬧,我就會滿足你的要求。”
比如開頭中提到那個月賺2000卻花7000給女兒買手機的父親,還比如那些經不住孩子哭鬧一再打破原則滿足孩子要求的父母們。
這樣子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不亂花錢?
父母可以這樣做:
◎自己做好榜樣,不在孩子面前亂花錢;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孩子的零花錢要合理花。給孩子有限的零花錢,然後再教孩子列好計劃,什麼必須買,什麼可以不買。在金錢有限的前提下做好規劃,沒必要買的東西就需要剋制自己的慾望,必須買但錢不夠的時候,需要先存錢。
◎跟家人達成一致的意見。有時候雖然我們父母能做到控制孩子的消費慾,但會被寵愛孩子的其他長輩拖後腿。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跟家人達成一致的意見。
◎爭取孩子的理解。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通過正確對待孩子的壓歲錢來讓孩子明白。比如家長幫孩子把他的壓歲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存在一張專門的銀行卡里,另一部分拿出來給孩子自由支配。
但支配的時候也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當孩子強烈地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先放一放,比如一天或一個禮拜,等過一段時間後是不是還想要,或者已經不想要了。
第二,生活中不要視“金錢”如猛虎,要正常地跟孩子談錢。
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或者認為孩子還小,基本就從來沒有和孩子談論過金錢的問題。
但實際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場景,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機會。比如帶著孩子去菜場買菜,讓孩子知道一家人一天的菜需要花費多少錢,一個月的生活費又需要多少錢,等。
或者如果家裡遇到突發狀況,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一方面是對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讓孩子體會到成為一家人的責任感,與家人共進退。
隨著支付方式越來越便利,我們出行買東西或收到工資都跟以前不一樣了。工資都是直接打到工資卡上的,支付刷手機就可以了。這些情況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會認為手機隨便刷,錢隨便花。
為了避免孩子對錢的來源的一些錯誤認知,父母可以跟孩子談談家裡的錢是怎麼來的,比如跟孩子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告訴孩子自己的錢是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而且每個月的工資收入基本是固定的。銀行卡上的餘額也不是自動會增加的。欠了錢是需要加倍工作賺錢來還的。
在父母休息日可以帶孩子去參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給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讓孩子實地體驗一把。
其次,第二個關鍵點在於教會孩子賺錢。
這裡說的教會孩子賺錢,並不是指讓孩子賺多少錢,而是讓孩子明白勞動的價值。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家裡的家務活一概可以不管,更別說趁著節假日去外面打打工,真正體驗下生活了。
但實際上,讓孩子真正地體會到賺錢的不容易,好過父母嘮叨成千上萬句。
比如,在節假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外面擺攤;或者讓大點的孩子去正規場所如超市、咖啡館、電影院等打打工等。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有哪些工作是孩子可以做的;如果孩子不會,父母可以教孩子怎麼做;當然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將主動權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中,讓孩子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最後,當孩子參加一段時間的“工作”後,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感想。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賺到錢後,他們才能真正明白金錢的意義。
最後,第三個關鍵點在於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女生,她向月入2千的父親要一臺7千的手機,很明顯就不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她的這個需求其實是超出了他父親的承受範圍的。
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被無窮的慾望所控制呢?以下這些方法可供有需要的父母參考:
◎零花錢要定時定額給
現在比較流行“儀式感”這種說法,我們給孩子零花錢也要建立一種儀式感,就跟發工資一樣。我們可以在每個月或每週的固定時間,給孩子固定金額的零花錢。
當然還得讓孩子知道,零花錢不是孩子應得的,而是出於孩子的良好表現以及真心為家庭好而付出的努力。
當孩子開始上小學時起,孩子就開始接觸錢了,但這個時候需要自己買的東西還比較少。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需要買些什麼,並適當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慾望。
當孩子上初中開始,家長就要適量放權了,可以逐漸增加零花錢的額度,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零花錢要怎麼處置,包括花多少、存多少,怎麼花等。
等孩子上了高中,父母就要放權了,讓孩子自己決定零花錢怎麼使用。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零花錢的數額不能給家庭造成負擔,父母可以根據孩子需要買的東西,跟孩子商量好雙方都滿意的數額。
另外最好還要告訴孩子,零花錢不要全部花完,可以留下一部分存起來,這樣遇到需要花錢的時候,比如好朋友生日需要買禮物,就不會沒錢花了;或者家庭出現急需用錢的狀況時,還可以出份力。
◎零花錢的使用有規則
孩子剛拿到零花錢的時候,可能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買了,可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父母需要提前跟孩子制定好規則,並告訴孩子自己支配金錢的經驗。
比如遇到想買的東西,不要立刻買,可以過個幾天,如果冷靜下來後覺得這樣東西真的是自己很喜歡或者是必需的,並且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那麼可以買。但如果不是必需的或者超過了自己的承受範圍,那麼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了。
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還需要跟孩子制定好計劃。比如,這些零花錢大致需要用在哪些範圍,是買書、買文具還是有朋友生日需要買禮物等。
父母也要守好自己的約定,比如定好哪天發就哪天發。也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父母最好還要教孩子做一個零花錢賬本,將收到的、花去的以及剩餘的都記錄下來。如果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自己能做得比較好,就可以適當放權了。
◎當孩子說“零花錢不夠花”時
當孩子跟我們說“零花錢不夠花”時,我們不要嘴上訓斥孩子,卻又掏出錢來給孩子。
我們先跟孩子確認為什麼錢會不夠花,然後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辦法。可以通過兼職賺錢、動用存款或者等到下次發零花錢的時候再買。
幫助孩子理清楚什麼是想要的,什麼是需要的。比如讓孩子列清單,分清楚真正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然後將要買的東西列好計劃,合理開支。
畢竟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只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孩子才能過上真正幸福的人生。
我們作為父母,不是要默默前行,留給孩子一片歲月靜好,而是要讓孩子看到生活本來的面目,卻仍舊能夠堅強前行。
參考書籍:
高取志津香,日本NPO法人JAM網.《正確的金錢觀》.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