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用身體生病抵抗的孩子

有個朋友的小孩上高中,他有一個很嚴厲的母親。每當孩子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夠好的時候,總是會被嚴厲的批評和指責。

這個孩子的腸胃總是不太好。不管家裡人給她準備什麼樣的東西吃,總是會拉肚子。家裡費盡心思給他準備了一些好靚的東西,他都拒絕接受。

他喜歡和他的朋友去外面,吃一些冰淇淋奶茶麻辣燙之類的垃圾食品。所以搞得他的腸胃越來越不適合家裡的那種家常菜的胃口。

並且他在家裡經常有大號的習慣,時不時就說自己肚子痛就跑過去上廁所。讓家人無所適從。

其實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孩子的身體真的出了問題,而是因為孩子在用自己的身體生病的這種方式,在抵抗自己父母對自己邊界的入侵。

父母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只是迫於他們的壓力不得不暫時的區服了,可是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他總要找個地方釋放。

於是它就變成了自己的上廁所,拉肚子,不喜歡吃吃家裡的飯菜。用這樣的方式來抵抗家裡人對他領地的入侵。

我經常被別人批評說我對孩子太寵愛了,比如說對於我的二寶。那簡直可以說是百依百順。無論他想要做什麼,我都會無條件的去支援他。所以我的二寶會特別的跟我膩在一起。

在我看來,我寵溺他的方式簡直是太正常不過了,比如說孩子不想在這個時候吃飯,那麼我就允許他先玩一會兒再吃。孩子想要買一些小東西,我都會盡量的去滿足他。諸如此類的小事情。居然被批太寵,可見,大部分孩子太缺愛了。

我覺得是天下哪裡有什麼被寵愛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在用權力入侵孩子的領地,他們要求的是孩子要聽話,而不是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按照孩子的意願去展開他自己的生活。

每當我聽到他們說我太寵愛那樣的話的時候,我心裡總是會想,其實他們是在妒忌我的,二寶為什麼擁有那樣的條件,而他們沒有。

包括我在跟我的大寶在溝通的時候,我也不會直接的去指出他的一些缺點錯誤,我總是會在背後給予他必要的愛和支援。

所以,每當我聽到孩子有什麼毛病的時候,我總是要懷疑:孩子僅僅是身體出了問題,還是說孩子為了抵抗什麼而讓自己的身體生了病。這個可能就是所謂的看到問題背後的原因吧。

而這個背後的原因,往往就是孩子所需要的愛沒有得到滿足。孩子不斷的用各種方式來索取,用身體身體來抵抗,來索取自己所需要的愛。

2,被寵壞的孩子

武志紅老師曾經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叫孫博的女生,她具有非常好的直覺。做起事情來非常的乾脆利索,而且從來不會糾結。並且它有一個非常特異的功能,就是她非常敏感的感受到對方的感受。當武志紅老師問他為什麼的時候。她說我自己知道,我並不是刻意的去想,而是我的身體感受到了。

後來武志紅老師還專門去採訪了孫博,瞭解的童年,可以說他的童年得到了無微不至的,甚至是真正的寵愛。

孫博舉了一個例子,說她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中午不睡覺,因為精力太旺盛,老是被老師投訴,結果他的奶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跑去幼兒園當了校醫,就為了讓自己的孫女可以在中午的時候跑去她的診所玩。

甚至他的奶奶覺得幼兒園的教育不夠好,自己還辦了一家幼兒園照顧孫博。

包括孫伯在長大之後要填報志願的時候,家裡人從來都是按照她的願望去支援肯定。即便是那些願望,在別人看起來覺得太離譜了,他的家裡人依然會支援他。

比如高中的成績可以上清北附校,可是她希望是上石油中學,因為石油中學那邊的校服比清華附中的校服要漂亮,結果她的家裡人毫不猶豫的支援了她。就讓她去上那樣的學校。

然後孫博有一段時間不喜歡學數學,家裡人也就由著她。可以說在松柏成長的過程中,她的意願得到了無條件的支援和肯定。

那麼長大之後的孫博,並沒有成為一個小霸王或者太妹,她是一個非常溫和的善解人意的創業者,一個有非常厲害的直覺的女生。

孫博的例子震驚了所有人,我懷疑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案例可能是鳳毛麟角,絕無僅有。

因為我們的文化太過於強調孩子要聽話。而不是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這個其實就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我們的標準是太簡單粗暴,就是聽話與否。

根本沒有被寵壞的孩子,只有所謂的不聽話的孩子。而不聽話的孩子往往只是因為他的內在沒有得到愛,他可能用生病的方式來表達,可是,他還是被貼上了不聽話的標籤。

3,學會寵愛自己的孩子。

我現在的教育方法很簡單,就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在他能夠做主的區域儘量的放開手腳,不要去約束他。

當孩子的意願能夠自由的展開,沒有得到太多幹涉的時候,那麼我們要相信孩子是本自具足的,他知道他的方向,他知道他的目標。當他背後有足夠的支援愛的時候,那麼我們要相信,他始終有向善的力量。

其實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支援,有一本書叫做在遠遠的背後帶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父母不應該在具體的事情上指手畫腳,父母應該是孩子的堅強的後盾和最安全的港灣。

我們不應該做一個預防型的父母,害怕孩子出錯批評指責他,代替孩子思考,給他鋪好任何路,我們應該做的是,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尊重他的意願,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好自己的一生。

而我們也能因此活好自己。

在我看來,沒有被寵壞的孩子。所謂的被寵壞的孩子其實都是虛的。

寵孩子的標準很簡單,就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儘量的放手,比如說,把孩子的學習交給孩子,不要太過焦慮,相信孩子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當我們太焦慮的時候,往往是我們內在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所以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一步是我們要學會愛自己。

當一個父母療愈了自己,懂得愛自己,他才能夠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援,才能真正的寵好自己的孩子。

2021年1月25日

7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如何彌補父母對孩子的愧疚 | 養心園(3)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