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兒三歲的時候,朋友推薦給我的教育書籍和繪本當中,《安的種子》是繪本中的其中一本。
和女兒讀完繪本內容後,我的感覺是:這本繪本並不是給孩子看和聽的,是藉由孩子講給家長聽的。
繪本講述:老師父分給本、靜、安三個小和尚每人一顆千年蓮花種子,讓三個小和尚種出來。
拿到種子後,本想第一個把種子種出來。於是,本跑去尋找鋤頭,把種子直接埋在了雪地裡。等啊等,等了很久,種子也沒有發芽。憤怒的本刨開了土地,摔斷了鋤頭,不幹了。
靜想:我一定要讓種子開出最好的蓮花。靜查詢蓮花書籍,找了上好的金花盆,放在溫暖的房間裡。然後選用了名貴的藥水和花土 ,小心的種下了種子。過了幾天之後,靜的種子發芽了,靜把它當成寶貝,用金罩子罩住。靜的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死了。
安呢,拿到種子之後,把它裝進小布袋裡,掛在自己的胸前。然後每天挑水、做飯、砍柴。下雪了,安找來掃帚打掃寺院的雪;寺院缺東西了,安到集市上去買東西。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種下了種子。不久,種子發芽了,安欣喜地看著眼前的綠葉。當盛夏來臨時,在溫暖的陽光下,安的種子,千年的蓮花悄悄地盛開了。
三個小和尚代表三類家長1、小和尚本代表急功近利的家長
在我們身邊,很多的家長在孩子兩三歲時,或者上幼兒園的第一年,便讓孩子學習很多的知識,學寫拼音和數字,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學齡前的孩子,學習是情景式學習、浸潤式學習,遊戲式學習,像小學生一樣坐在課堂裡聽課學習的方式並不適合學齡前的孩子。
而家長呢,在孩子寫不好的時候,不禁對人生產生了懷疑:我家的娃是不是腦子有問題?要不怎麼會這麼笨呢,連最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和拼音都寫不成?脾氣暴躁的父母,更是對孩子開始了呵斥和指責,甚至像小和尚本一樣,把筆往桌子上一摔:我不教了。
2、小和尚靜代表對孩子抱以過高期望的家長
小和尚靜拿到蓮花種子的時候,心想:我這可是十分珍貴的千年蓮花種子啊。這樣的蓮花種子,我一定要悉心栽培,讓它開出最絢爛的蓮花。
我們家長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心理?我的娃可是絕頂聰明啊,這樣聰明的娃,我可不能給養廢了,一定好好的培養,讓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
於是,家長由此開啟了雞娃之路。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把娃的週六日時間排得滿滿的,除了上學,娃每天不是在上課外班,就是在上課外班的路上。不少的家長給還在上幼兒園的娃報十幾個課外班,甚至有的家長為了給娃報優質的課外班,不惜每個星期奔波到幾百公里之外的大城市。
家長這樣的初心,我不評判。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
但是,讓孩子在應該有大量自由和玩耍的年齡段,應該更多地奔跑在戶外和陽光下的年齡段,被各種課外班困在室內,活動場所變成只有高考才有的三點一線:家——幼兒園——課外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家長這樣的做法,就和小和尚靜一樣,精心培養出來的孩子,也許會在最初的時候讓人產生驚喜,快人一步,但孩子很容易在以後的路上,輸掉很多步。
3、小和尚安代表的是靜待花開的家長
很多人把靜待花開看做太過佛系,我有著不同的理解:靜待花開,是遵循規律。對大自然的認識、尊重和順從,對孩子成長規律的認識、尊重和遵循。
靜待花開的家長,並不是放縱孩子的天性,認為只要孩子開心地玩就好了。它是在孩子快樂的基礎上,在孩子不同的敏感期發展階段,給與孩子不同的幫助。
就書寫和認字來說,孩子在5、6歲時,會有識字和書寫敏感期,家長抓住這個機會,在孩子願意學,想學的階段,家長不必費多大力氣,孩子就會輕鬆掌握和學會。
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會避免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煩躁等不良情緒,讓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隨著孩子的進步和成長,父母要做的僅僅是像安一樣,欣喜的、靜靜地欣賞。
寫在最後:生命猶如在不同季節開放的鮮花,有的開在初春,有的開在盛夏,有的開在秋天,還有的開在嚴冬。
很多時候,父母因為外界嘈雜的聲音,急於讓孩子去綻放,卻忘了花開有時。
請家長學著放下焦慮,接受每一個生命本來的樣子,看到每一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別因為世俗觀念盲目地追趕和攀比,在孩子心裡種下焦躁、不安、嫉妒、冷漠、自卑等不良的種子。
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尊重孩子原本的樣子,讓孩子,就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