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經常聽到女兒會跟我一臉茫然地說:“媽媽,我不想去上課了。”

以前,我就會莫名地跟她發一大通火,然後苦口婆心地告誡她,自律的人生有未來,充滿惰性的人生終將失敗,等等,再拿出歷史引經據典,對她進行一番深刻的教育。當我以為我自己比她還優秀,站在一個比她更高的角度去教育她,進而想要透過這種方式控制她的時候,前提本身就是錯的。

我發火的原因是源自於我內心的恐懼。

惰性是合理的,它和自律形成一種伴生的彈性關係,當惰性拉到一定的強度時,自律自然就會彈回來,當自律擴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惰性也必然會出現。

惰性是需要克服的,自律是需要不斷有動力驅使的,同時也是十分需要督促的。相比較,惰性更是人類的天性,一個完全徹底用自律克服了惰性的人,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有惰性,尊重他的天然的生長曲線,不斷提醒和督促他逐漸自律並循序漸進

谷歌有位高階工程師,叫馬特·卡茨。他給自己定了一個30天改變的計劃,每天做一些之前不能堅持後。比如:每天騎腳踏車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本5萬字的小說;不看電視,不吃糖,不玩社交,不喝咖啡因.....可以說這份計劃充滿了挑戰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勢必無法完成。但馬特堅持了下來。30天后,昔日那個肥膩的宅男工程師不見了。

我並不相信這位馬特堅持了30天以後,他還持續克服惰性,他堅持的不過是30天,這些刻意的自我約束,極度地剋制了人生樂趣,等他意識過來,他的惰性也就回來了。

之所以他有毅力去完成這樣的一件事,只不過因為他發現他的肥胖帶給了他嚴重的困擾,如果沒有內在的動因,他是沒有克服惰性的勇氣的,在鼓吹他的自律之前,好好想想曾經他可能是一個惰性多麼強的人。就像物極必反,彈簧始終都是會彈回來的。

所以我這樣認為:惰性是正常的,我也一樣。但是我不會真的告訴孩子,惰性是人類天性中原始合理的想法,但我會在行為中給孩子一定的容忍度

不去苛求孩子自律,而是用目標,計劃,引發他內在的動力,且當他惰性彈回來的時候,給孩子一些喘息的機會和空間,並且做好家長的監督,逐步引導孩子自律。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人深夜靜時,靈魂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