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你是爸爸的什麼”
“棉~襖(ǎo)~”
不管是她開心的時候問,她吃飯的時候問,或者她哭的時候問,她都能準確地、可愛地說出這兩個字。
每當聽到可可愛愛的她說出“棉~襖(ǎo)~”兩個字,剛打完她的心,就後悔了。
最近她迷上了看電視。
電視兩個字,是她開始說兩個不同字的第一個詞語,以前她想要什麼東西,都會自動簡化為兩個字的疊詞,比如想喝奶叫奶奶,想吃桔子叫桔桔。
迷上電視後,為了給她戒掉電視癮,我們直接把投影給封箱藏起來了。
但她每天晚上睡覺前還是嚷著要看電視,然後就開始撕心裂肺地哭,怎麼哄都哄不來。
有時候實在氣得不行,就在她的屁屁上打一巴掌,大人的手勁是自己不知道,被打的人才知道有多疼,於是她哭得更厲害了,上氣不接下氣的那種。
剛打完她,我就後悔了,小孩子那麼小,她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
爸爸會慢慢學的,一邊學習一邊慢慢陪你長大。
今天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小孩子是聽不懂道理的,他們需要的是,你給他講感受。
比如,我有緊急的工作必須馬上處理,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但是小孩子不懂啊,就不停地過來打擾,
如果我給她說,“我有重要事情要處理,你先出去玩,一會找你”,她是聽不進去的,
但是如果給她說,“我很不高興,你不要這樣做了,……”,
“我很不高興”,就是她能聽懂的感受。下次她再要哭著看電視,可要試一試了。
心理學家說,6個月之前的嬰兒處於共生期,他會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甚至和整個世界都是一體的。
處在共生期的嬰兒,核心原則就是剝削,就像嬰兒剝削、掠奪媽媽的乳汁一樣。
因為嬰兒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既然世界都是一體的,你的就是我的,我可以肆意使用。
並不是只有6月之前的嬰兒是這樣,其實成人也會退回到共生期。
比如戀愛期間的女人經常會這麼想:我什麼也不說,你就應該知道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如果你猜不到,你就是不愛我。
馬伊琍被採訪時說過一個故事,她小時候有一個習慣,要什麼東西不說,非要別人猜出來。
一次媽媽帶她去商場買鞋子,媽媽指著牆上的鞋子問,“這雙喜歡不喜歡,那雙呢,……”,最後媽媽以為沒有她喜歡的鞋子,就什麼也沒買,帶她回家了。一路上她就朝媽媽不斷髮脾氣,使性子,媽媽問她想要什麼,她就是不說。其實她明明看到了喜歡的鞋子,就是不給媽媽說,非要媽媽猜出來。
後來她長大後回想起這件事,就告誡自己,心裡有什麼想法,當即就說出來,別人沒有權力去猜,也不可能猜到你的心思。
小孩子比較可愛的一面是,她要什麼就會想辦法表達出來。雖然還不會說完整的話,但是也會“吱吱呀呀”地連說帶指,把你拉過去。
在小可愛出生之前,我們家養了一隻英短貓,媽媽那時候就勸我們把它送人,說是對小孩子不好,還說,“你們現在覺得貓可愛,但當有了小孩後,會覺得小孩比貓可愛多了”。
當時的我們絕對不相信,因為貓的可愛可是天生的。但事實勝於雄辯,自從我們有了小可愛後,可憐的“毛線”(貓名)完全被忽視了,而且每天被人類的幼崽拔毛、戳眼、踩腿、餵飯……
從我第一次在手術室門口抱她出來到現在,她已經長成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了,期間的變化,非為人父母,非親手帶大,是絕不能想象得到的。
記得她剛出生時吮吸著胃管,發出“吱吱”的聲音,把她媽媽都看哭了。
那時候因為母乳少,她又不好好喝奶粉,看起來特別瘦小。別人家小孩都是一次60ml奶粉,她卻只喝幾口,著急的我們呀,一直擔心,“她不好好吃奶粉,營養跟不上,可怎麼長大呀”。
後來沒有理由地,開始愛上喝奶粉了,一到吃奶的時間,就嚷著要“奶奶~”,現在一次性180ml,還常常不夠。
前兩天她媽媽做了一個短影片,記錄了她“從一個飯渣到乾飯之王”的歷程,看著影片裡的小可愛一點一滴的變化,老父親的我開心到差點落淚。
“她什麼時候學會走路”,我還沒開始擔心,她已經熟練地,可以在家裡隨便跑、胡亂跳,絲毫不給樓下鄰居一點面子。
吾家有女初成長,只願她永遠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