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習慣的概念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建立起來的一系列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是在重複出現而有規律的刺激下形成的,並且在大腦中建立了穩固的神經聯絡,只要再接觸相同的刺激,就會自然地出現相同的反映,所以說它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反覆強化的產物。從心理機制上看,它是一種需要,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變成人的一種需要,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感到很彆扭。因而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別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習慣成自然”,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例如孩子早晨刷牙,如果是家長提醒他才去刷,這種刷牙只能叫行為,不叫習慣。如果孩子起床後連想都沒想,自動的拿起牙刷去刷牙,假如不刷他就感到嘴裡特別彆扭,這種刷牙就是習慣。

(二)養成教育的關鍵期

所謂教育的“關鍵期”(也叫關鍵年齡、最佳年齡 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明顯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1935年,奧地利生態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洛倫茲發現,小鵝孵出後的一兩天內,願意追逐它第次見到的活動的物體。如果見到的是母鵝就追母鵝,見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這個習慣會長期保持下去。若在小鵝孵出的一兩天內將其與母鵝或人隔開,那麼再過一兩天,無論母鵝或人與小鵝怎麼接觸,小鵝也不會追逐母鵝或人了。經過多次實驗,洛倫茲把小鵝這種無須強化的,在一定時期內容形成的反應叫“印刻現象”,即發展某種能力的關鍵時期。

現代科學家研究人的智力、能力、習慣時,發現也有發展的關鍵期。印度狼孩卡瑪拉(女)1920年被人從狼窩中發現時8歲,由於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無論脾氣和秉性,還是生活習慣都和狼一樣了。她不會行走,只會爬,白天潛伏,夜間活動;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會發人聲;只吃生肉,而且不會用手去拿,必須扔地上用嘴叼起來吃。人們努力透過教育和訓練使她恢復“人性”,但收效甚微,她2年多學會站立,6

年多學會走幾步路,4年內才學會6個單詞,直到1929年臨死時(17歲),她的智力、能力才達到兩、三歲孩子的水平。人們雖然對她實施了良好的教育,但人應該具備的習慣卻始終沒有能很好養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錯過了“關鍵期

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丹尼士曾經做了一項慘無人道的實驗。他從孤兒院挑選了一批新生嬰兒把他們放在暗室中生活,只給他們吃住,讓他們與世隔絕。這些嬰兒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嬰兒安全一樣慢慢地機能逐漸退化,最後變得越來越痴呆。這些嬰兒長到一定年齡後,再把他們釋放出來,讓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雖然經過長時期的訓練和教育,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始終都沒能恢復人的基本特性,變得終生痴呆,只有個別人學會了吃飯、穿衣等簡單的生活能力

相反有個事例,1972年,人們在東南亞大森林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迷失的日本士兵橫井莊一。他遠離人類,像野人一樣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習慣甚至包括日本話都忘了。可是當他獲救後,人們只用了82天時間的訓練,就使他完全恢復了人的習慣,適應了人類的生活,一年後還結了婚。雖然他過野人生活比狼孩卡瑪拉多20年,但對他的教育和訓練卻比狼孩容易多了,其原因就是他沒有錯過受教育的“關鍵期”。由此可見“關鍵期”的重要性。

國內外近半個世紀有關研究表明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關鍵期

8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

2至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第一個的關鍵期;

2歲半至3歲是教孩子怎樣做到有規矩的關鍵期

3歲是計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指數數兒和點數兒、按要求取物品及說出個數等);

3歲至5歲是音樂才能發展的關鍵期(拉提琴3歲開始,彈鋼琴5歲開始)

4至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3至8歲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

3歲是培養獨立性的關鍵期

4歲以前是形成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5歲至6歲是掌握詞彙的關鍵期

9至10歲是孩子行為由注重後果過渡到注重動機的關鍵期幼兒階段是觀察力發展的關鍵期

小學1、2年級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小學3、4年級是紀律分化的關鍵期;

小學3、4年級,初二、高二是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小學階段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是記憶的黃金時代初中階段是意義記憶的關鍵期。

那麼,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又是什麼時候呢?

我們認為,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為輔助,關鍵之關鍵是小學

一二年級,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學習慣的最關鍵時期,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鐵水,它可以澆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但等孩子長大了,就象冷卻了的鐵水變成了一塊鐵砣子,再改變可就困難了。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比較聽話,好訓練,因而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容易見效,因此,養成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抓住“關鍵期”,對孩子各種良好行為習慣進行培養,以便為孩子日後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家長要重視以外,要做孩子思想工作,使他們懂得關鍵期的理論,要讓他們明白中小學階段是人生髮展的關鍵期之一,是奮發圖強、苦練本領的時期,切不可放任自己,也不可過分貪玩,貽誤了人生成長的黃金年齡。

(三)養成教育要與時俱進

我們強調養成教育,並不是說抓好養成教育就萬事大吉了。養成教育只是德育的一個方面,我們的教育必須是全面的。教育的結果不能只限於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處發生變化,以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習慣性的行為只佔少數,更多的是非習慣行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除了會遇到一般的、自己熟悉的情境外,還經常會遇到很多特殊的、不熟悉的情境,採取什麼行為,要靠道德意識支配,這種道德意識是不能靠簡單訓練產生的,要靠長期的培養和積累。所以,只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忽視思想教育也是不行的。

養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繼承性,但是,隨著時遷世異、物換星移,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在不斷髮生變化,因此,養成教育,必須賦予新時期的內容和要求,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家長和教師必須以新的視角來看待養成教育,要讓養成教育具有時代特點。我們已經進入市場經濟階段,它要求我們培育的孩子是創造型人才,因此我們不能把孩子管得過死,不能以犧牲創新精神來進行養成教育。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用持續的思想召喚,改變和孩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