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在杭州一家幼兒園裡誕生了一個“網紅廁所”,幫助幼師們解決了90%以上關於幼兒如廁的難題。

是什麼樣的廁所,讓孩子們如此的嚮往?

是什麼樣的廁所,讓幼師解放了自己的雙手?

是什麼樣的廁所,讓幼教屆的同仁投來羨慕的眼光?

下面,就跟隨著小編,一起去到杭州文鼎苑幼兒園苗苗三班的孩子們去體驗一番吧!

01 上廁所時的N種猜想

如廁是孩子們在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幼兒園的廁所對於剛剛入園的小班小朋友來說,卻是存在各種各樣的擔心與怕怕…… 於是,我們總能看到以下的現象:

01 憋尿不肯上廁所

02 姿勢不正確尿溼褲子

03 蹲位不正確大便外出

這些事件時有發生。。。

我一定要去上嗎?

我一定要去上!

我好害怕!

我好害怕!

我忍!

我忍!

老師有話說

莫老師:那蹲坑,有的女孩子蹲的姿勢不正確,脫褲子的位置不對都有可能尿溼褲子……

初為人師朱老師:理論上,我知道男生上廁所要站好——屁股往前頂——提一下小jiji(以免粘到一起)!可是……很尷尬啊,提還是不提?

保育老師:小朋友和我說的時候就解出了,今天都第二次了,褲子都換不過來了。天氣涼下來,感冒怎麼辦啊!

細心的老師發現,同樣是尿褲子,但原因是不一樣的。

憋尿不肯上,直接解到褲子上!上是去上啦,姿勢不正確,褲子最終溼~溼~溼!蹲位不正確大小便外出事件。

細心的老師還發現,使用蹲坑時孩子們會有很多微表情與微動作。

雙腳跨蹲坑時神情緊張。下蹲後手緊緊抓著老師。兩隻腳總是分的很開。

於是老師和小朋友進行了一次討論:

上廁所時,你在想些什麼?

老師的思考:

原來廁所裡的小蹲坑給了孩子們很多內心戲,那麼多那麼多的擔心!!!小班幼兒自主如廁能力較弱。

由於幼兒園與家庭的廁所環境及如廁方式之間的差異,導致了幼兒在幼兒園如廁狀況多多。

通過對話,老師終於發現了孩子們在如廁中的困難,發現才能解決!

02 克服恐懼,我們做了這些...

1、接納從熟悉開始(心理上的適應):

走近廁所,

熟悉廁所從而產生親切感,

讓孩子們從心理上去慢慢接納不同的廁所。

讓我們來看看老師們是怎麼做的。

來對比一下家裡和幼兒園的廁所吧!

家裡廁所 VS 幼兒園廁所

將家裡的廁所和幼兒園的廁所做對比,看似是在做環境上的對比,其實是老師刻意將幼兒熟悉的環境再現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中。

這樣做會逐漸減緩幼兒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感,從而產生親切感。

2、害怕從解惑入手(心理上的疏導):

莫老師:小雪媽媽最近悄悄告訴我說,小雪一直不願意在馬桶裡嗯嗯,而是一定要解在尿不溼裡的!後來追問才知道原來在小雪很小的時候,媽媽曾嘗試讓他在成人的大馬桶上如廁,估計是那時候嚇壞了。到現在媽媽用了很多方法想要改變,但收效甚微……

朱老師:細細體會,真的是有點可怕的,特別是那沖水的聲音。

莫老師:幼年對未知的恐懼,是自己的感受沒有被成人看到。孩子們對在幼兒園如廁的擔心感受是真實的。並不是我們說不要擔心,沒關係就可以抹去的。追根溯源我們要想想擔心從何起,如何排解?

朱老師:我們要想想辦法!

為了讓孩子們克服“洞洞”的恐懼,老師特意請每個孩子自備了一個娃娃,找來了和蹲坑洞洞一樣大的封箱帶,進行了“我會從洞洞裡掉下去嗎?”的實驗。

娃娃鑽洞洞

老師的思考:

怎麼讓孩子明白自己不會掉進洞裡去呢?

這是和孩子的經驗息息相關的,通過對比與實踐,孩子們發現要那麼小的體型才能穿過這樣大小的洞洞,自己那麼大根本就掉不下去,更不必說沖走了。

開啟心結,放下擔心,我們一起去努力嘗試。

3、學會從點滴累積(策略上的支援)

(1)如廁步驟巧虎來幫忙

如廁巧虎來幫忙

(2)蹲坑技巧兒歌+圖示來引導

腳踩小愛心,

褲子脫到膝蓋處,

一手扶扶手,一手拉褲褲,

好像一隻小青蛙!

(3)男生小便遊戲情境來支援

扛起槍,往前衝。

男生小便池,瞄準是重頭戲,讓男生解小便變成了有趣的射門遊戲。年輕的朱老師終於不用糾結要不要幫忙了。

(4)擦PP情境遊戲材料來模擬

(5)各類繪本來支招

遊戲情境類繪本,讓孩子愛上廁所

隱藏技能類繪本,讓孩子學會如廁:

老師的思考:

低幼兒童的學習需要教師搭建合適的支架。

上述五個策略中,教師將巧虎玩具呈現的如廁步驟視覺化在牆面上。

利用踢足球,青蛙蹲等遊戲情境,以及朗朗上口的兒歌等策略幫助幼兒搭建支架,一一破解原來孩子們在如廁中遇到的困難。

03 我們遇到的麻煩可不止這些!

解決如廁小尬事的孩子們,終於開始獨立入廁了,但是問題又來了……男生便池水流嘩啦啦,女生蹲坑人流鬧哄哄……

看看...... 我們是怎麼解決的!

●旋轉瓶蓋:

旋轉技能融入到區域活動的材料中,孩子們在擰瓶蓋的過程GET到了小便池沖水旋轉開關的技巧,妥妥解決“嘩啦啦”的漏水問題。

●樹葉腳印:

腳印是在秋天主題下的區域中自制的,因為有了孩子自己的參與,所以他們對腳印的認可度非常高,廁所不再鬧哄哄啦!

老師的思考:

如廁時發生的“嘩啦啦”現象,教師並沒有直接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去解決,而是將旋轉的技能融合到區域活動中。

讓幼兒在自主操作中鞏固旋轉技能!如廁時發生的“鬧哄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將自制樹葉腳印黏貼到地上,用環境的隱形暗示去影響孩子的行為。

以上兩種方法,比“講道理”效果強上百倍!

04 廁所也溫暖!

●大便的祕密:

我就是便便專家———

我最喜歡健康的便便了!

●小便的祕密:

廁所裡懸掛了健康“嗯嗯”和健康“XIXI”,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排洩物與健康之間的關係,這是對孩子身體最好的關懷。

廁所水管扶手,巧手媽媽精心編織,將自己的愛心滿滿捆綁,讓孩子瞬間“暖暖”。小朋友特別喜歡幫幫鈴,需要幫忙搖一搖,鈴鈴鈴!

幼兒自制的太陽系列作品,點綴在廁所牆面上,迎面走來,有沒有被暖到?

最後的話

杭州文鼎苑幼兒園的老師們,從一日生活中最細小的如廁環節入手,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的溫度。

他們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更多表達自我需求的權利。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我們應該要將幼兒教育與一日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

推薦你一個公眾號:西湖兒童研究。這裡集合了杭州市西湖區優秀的幼兒園課程案例、幼教人的深度思考,歡迎各位老師長按識別下方的二維碼關注哦~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老師不給孩子餵飯,家長群裡被家長罵:不配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