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時期,平衡膳食,合理的營養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基本物質條件。但是,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寶寶存在厭食、挑食或者不配合吃飯等問題。寶寶吃飯這事儼然已成為很多家庭頭疼的問題。

2歲娃只喝奶不吃飯,寶媽被寶爸訓斥“不好好帶娃”,滿腹委屈無處訴。

昨天看到一位寶媽(@遲遇雲歸)發帖說:我家寶寶現在2歲1個月了,每天只喝奶,不吃飯,稍微硬一點的食物都會吐出來。自己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吃的,追著喂也不吃。因為心疼寶寶,才一直給寶寶喝奶,寶爸卻經常指責我“不好好帶娃”。是不是這“女人只要不掙錢,做啥都是錯啊!”

我是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自然能夠體會到這位寶媽的心情,也能理解這位寶媽的委屈

其實,我家若蘭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只喝奶,不吃飯,做什麼飯都不吃,追著喂也沒用。那段時間,我也很著急,很焦躁。

但是,光委屈、抱怨,是沒有用的,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經過我一段時間的調整,若蘭不好好吃飯的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這裡,我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這位寶媽(以及遇到類似情況的其他寶媽們),希望可以幫到她(們)。

疫情期間買菜難,2歲“飯霸”寶寶變“飯渣”,不吃飯只喝奶。

那位寶媽提到自家孩子在1歲之前,吃飯還是挺不錯的,餵飯的時候,都是大口大口的吃。這和我家若蘭的情況很相似。

我家若蘭在2歲之前,我是給她養成了良好的進食習慣的。若蘭1歲多一點的時候,就不需要我給餵飯了,我只需要給她盛好飯,她就可以自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是一個人人羨慕的“飯霸”寶寶。

但是,去年春節的時候(若蘭那時候剛好2歲),我們帶若蘭回了老家,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被“困”在老家兩個月。

那段時間,沒辦法買菜,家裡的食材種類數量都十分有限,能夠做的飯菜越來越單一,若蘭也越來越不愛吃飯,吃得越來越少。

為了避免若蘭營養不良,我做了兩件事:一是強迫若蘭多吃,不肯吃就追著喂;二是加大了若蘭的喝奶量,只要若蘭說餓了,就給她喝奶。

好不容易疫情控制住了,我們也從老家回到了西安,飯菜又豐富多樣起來了,但若蘭卻什麼也不願意吃了。

為了讓她多吃一口,我端著碗追著喂,抱在懷裡喂,趴在地上喂,讓她一邊看動畫片我一邊趁機往嘴裡塞,一喂就是一個多小時,飯菜涼了熱,熱了又涼,若蘭就是不肯賞臉,被逼急了就哭鬧不止。

我各種辦法用盡,若蘭卻越來越不願意吃飯了。看著若蘭日漸消瘦,哭花了的小臉甚是可憐,我也不忍心了,她想喝奶就喝奶吧,總比什麼都不吃要好。

就這樣,若蘭養成了“不吃飯只喝奶”的習慣,曾經的“飯霸”寶寶,徹底淪為一個“飯渣”寶寶了。

這位寶媽也不妨想一想,你家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吃飯只喝奶的,那時候遇到了什麼事情。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才好對症解決

寶寶不好好吃飯不要怕,寶媽簡單三步,“飯渣”寶寶也能變“飯霸”。

自從若蘭變成“飯渣”之後,每天到了吃飯時間,就是寶寶哭,我吼,寶爸吵,家裡一片雞飛狗跳。

在這樣鬧騰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想通了,這樣鬧騰下去,事情只會越來越糟,我必須想辦法改變。於是,我做了3件事,經過大約2個月的調整,曾經的“飯霸”寶寶又回來了!

首先,按照正確的新增輔食的過程,重新來一遍。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6個月左右,就要開始新增輔食;到了1歲之後,就要逐漸過渡到以普通食物為主以奶(母乳或者配方奶)為輔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主要依靠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

在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我們要遵循由少到多,由流質到半流質再到半固體,最後到固體,由泥(糊)到小顆粒再到大顆粒這樣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鍛鍊寶寶的吞嚥和咀嚼能力。

這位寶媽提到,她家孩子至今還沒有吃過肉,喂稍微大顆粒或者硬一點的食物,都會吐出來,這很明顯是孩子的吞嚥和咀嚼能力不足。

如果家長長期給孩子吃湯麵、粥等不需要咀嚼且含水量較高的食物,不僅無法刺激孩子鍛鍊咀嚼,還可能導致孩子“進食量不足”,雖然看起來吃得不少,但實際進食量不能滿足正常生長需要,甚至導致生長緩慢。

要改變這種狀況,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按照正確的新增輔食的過程,重新來一遍。

當然,因為寶寶已經2歲多了,不需要再遵守每次只新增一種食物,同一種食物吃三天,觀察有沒有過敏反應這一條了。其他的輔食新增原則,節奏可以稍微加快,但步驟一樣都不能省略。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肯定也吃不了幾勺,彆著急,他能吃幾勺算幾勺,千萬不要強迫他多吃。就當他還是一個7、8個月的小寶寶,逐步慢慢增加

其次,多給孩子準備幾種飯菜,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麼。

很多家長都說自己家孩子非常“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其實,這是一個“誤會”。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就“不挑食”。只不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你不能指望他能夠和大人一樣,今天做了什麼就吃什麼,他們對飲食的喜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他不吃某一樣食物,只代表他那一會兒不想吃那樣食物,不代表他真的討厭那種食物。這一會兒不吃的食物,也許過一會兒就願意吃了。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食物的時候,不妨稍微多準備幾種,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他想吃哪種就吃哪種,哪怕每種只吃一兩口,種類多了,加起來的量也不少了,而且還能讓孩子攝入的營養更均衡。

在準備食物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留意一下,孩子比較喜歡吃的食物,最好能夠有一兩樣“保底”的食物,就算孩子其他食物都不吃,那種食物也能吃幾口的。

比如:我家若蘭最喜歡雞肉香菇餡的餃子,我家的冰箱裡隨時都準備的有做這個的食材,還有包好冷凍著的餃子,遇到哪天的飯菜不合她的口味的時候,我就能很快給她煮一碗她最愛吃的雞肉香菇餡的餃子,一般情況下她都會吃得很好,就算是確實胃口不好的時候(非生病的情況下),也多少都能吃幾隻。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保底”食物,應該是你的“秘密武器”,只有在孩子不肯吃其他食物的時候,才拿出來“救場”的。不要看著孩子喜歡那種食物,就三天兩頭做給他吃,這樣會加劇孩子的挑食、偏食。而且,就算再喜歡吃的食物,天天吃也是會吃膩的。

另外,已經2歲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說清楚自己想要吃什麼了,家長在做飯之前,不妨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問問他今天想吃什麼(當然,家長最好能夠給一個選擇範圍,限定家裡有的或者很方便能夠買到並且準備好的食材),然後按照孩子說的去準備食物。

這樣,讓孩子感覺到了他有決定吃什麼的“主動權”,就會比較配合,做好的飯菜他就會比較“賞臉”。

最後,不要追著喂,把吃飯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吃飯,說到底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前面的準備工作做到位了,家長就不要過多參與了,請把吃飯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孩子喜歡吃什麼,吃多少,家長不要過多的干涉。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到孩子吃得少或者不肯吃,就逼著孩子吃,追著孩子喂,這樣只會增加孩子吃飯時候的心理負擔,更加不願意吃飯。

另外,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只吃幾口,就說“吃飽了”,不要大人喂,也不要自己吃。剛吃完飯,過一會又喊“餓”,要吃這個要吃那個。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牢記一個原則:過時不候!

到了吃飯的時間,給寶寶盛好飯菜,家長們就可以吃自己的了。不要過度去關注寶寶吃得多還是吃得少。等到飯點一過,就把碗收走。哪怕寶寶根本沒吃啥,該收還是收。必須讓他知道,吃飯的時候就得好好吃,否則過了吃飯的時間,就沒有飯可以吃了。多來幾次,孩子就懂了。只要媽媽們堅持原則,保持冷靜,方法得當,寶寶最終都會乖乖地自己吃飯的。

這位寶媽還特別提到了她家孩子的脾胃不好,吃東西總是不消化。其實,大部分的孩子(病理因素的除外),在剛開始的時候脾胃都沒有問題,就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的時候到處亂跑、哭鬧),飲食沒規律(比如:暴飲暴食,飢一頓飽一頓,不按時吃飯),或者新增輔食的時候沒做好(比如:過早新增比較粗糙、不好消化的食物,強迫孩子吃太多,給孩子的輔食過於重口味),才把孩子的脾胃給折騰壞了。所以,只要這些問題解決了,調養一陣子,孩子的脾胃自然就好了。

寶寶輔食應該怎麼吃?專業大咖來幫忙!

科學的餵養,健康的飲食觀念,為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可能對部分寶媽(特別是新手寶媽)來說,如何給寶寶新增輔食還是會讓她們很困惑,一是不知道該給寶寶吃什麼,二是不知道什麼階段吃哪些東西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三是在新增輔食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比如:寶寶挑食,便秘,腹瀉等),手足無措。

有句話叫“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然新手爸媽們沒經驗,也不懂這些,那就請“專業人士”來幫忙好了。若蘭媽咪為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靠譜的輔食書:《輔食每週吃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劉長偉先生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的營養醫師,是營養學碩士,是33萬媽媽關注的兒童營養專家。

這是一本專門為0-3歲寶寶打造的輔食新增書,幾乎涵蓋了所有0--3歲寶寶飲食中所遇到的問題。全書一共215道食譜,為寶寶搭配了每週的飲食計劃,一天吃幾頓,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書中都寫得一清二楚。

書裡的每一道輔食,都標註了食材、方法和時間,而且每一步的製作過程都非常詳細,不僅搭配了精美圖片,還標註了營養價值和注意事項,再笨的媽媽,再有代溝的長輩,也可以根據這個食譜做出美味的輔食來。

更貼心的是,書中還特別介紹了在給孩子新增輔食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除了營養輔食之外,這本書還提供了不少特有的“功效”輔食,比如補鐵的、補鈣的、補硒的,還有不打針不吃藥,就可以緩解便秘、腹瀉、咳嗽的。簡簡單單的一本書,就可以讓爸爸媽媽輕鬆面對寶寶經常遇到的這幾個頭疼的毛病,堪稱是寶寶的“輔食新增寶典”。

寶寶好營養,關鍵三歲前。抓住0-3歲寶寶發育關鍵時期,科學餵養、均衡營養是核心。有了專家科學的配方和專業指導,媽媽們只要每天按照書中的介紹做就行了。就算是新手爸媽,也能讓輔食新增變得得心應手。

#愛是個動詞#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生不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