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我們早在前些日子就聽聞秋鄉老師要“告老還鄉”,內心當然有百般的不捨,可後來才知道,原來秋鄉老師是要回家“含飴弄孫”啦!內心又替她感到無比開心——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總是一件充滿希望又溫馨無限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秋鄉老師終於正式加入“育兒大軍”啦!而且還是最容易讓家庭育兒產生一些矛盾的“隔代育兒”。
但秋鄉老師的“散文作家”身份又讓她和其他爺爺奶奶的育兒不太一樣。
樂在其中的秋鄉老師
當大部分爺爺奶奶更關心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對孩子的撒嬌發脾氣無限寵溺的時候,秋鄉老師的“隔代育兒”觀念顯得相當酷——一個小寶貝長大成人,就是三個字:吃、穿、讀!可老話說得好“小兒要得安,三分飢和寒”,飯吃多了容易積食發胖,衣服穿多了容易感冒,只有讀書,多多益善。
這種育兒觀念,其實也是大多數爸爸媽媽想要傳遞給幫忙帶娃的爺爺奶奶的——帶孩子既需要耐心和愛心,但更需要的是知識和技巧,不能一味地溺愛孩子,要真正學著教育孩子,讓孩子成長為一顆繁茂的大樹。
所以,我們在今年也特別為秋鄉老師開闢了專欄【作家奶奶帶娃記】,邀請她來分享一些隔代育兒的日常,希望這些點滴的祖孫生活和育兒感悟,能帶給更多爺爺奶奶幫助和啟發。按照秋鄉老師自己的原話就是——
#專欄作者簡介
真的要做奶奶了!
雨水多的緣故,2020年剛剛立秋,古城西安早晚就有了明顯的溫差,真應了“晚上立秋小火爐,早上立秋涼颼颼”的老話。
兒子發來一個資訊:“媽媽,你要當奶奶了。”
看一眼南山,興奮到頭暈了一下。連著問了幾句:是嗎?是嗎?真的嗎?是真的嗎?
盼著當奶奶已經多年,越盼越覺得遙遠。現在一句話,夢想成真,反倒覺得是一種幻聽、幻覺。
兒子說,疫情嚴重,你又心思重,所以一直瞞著,現在5個多月大,胎相穩定,才告訴你,不要太擔心。
平日裡我粗枝大葉,卻也敏感細緻,什麼都不在乎,同時又斤斤計較——不過要看在什麼事情上。比如兒媳懷孕,心花怒放的同時竟然伴隨著莫名的緊張害怕。
害怕什麼?很具體,又說不清楚。拍著胸脯給兒子說自己很放鬆,其實心裡好像有32只小老鼠的爪子在撓。
兒子說,你現在要開始鍛鍊好身體,準備帶寶寶。
這簡直就是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從來不當回事的心臟、脾胃、睡眠等等都成了問題,立刻做心臟造影、胃鏡,然後去看睡眠——要讓自己硬硬朗朗的,健康的身體是打贏持久戰的保證。
躺到床上,走馬燈一樣想象著寶寶的樣子:長得像誰、個頭多高、頭髮黑不黑、眼睛大不大、面板白不白、是不是雙眼皮?……不過,想得更多的是寶寶的健康和安全。
兒子和兒媳疫情之下的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都成了讓人牽腸掛肚的大事。這種焦慮擔憂愚蠢至極,但像野馬一樣在大腦裡奔騰,嚇唬自己。
我沒敢問,是一個孫子還是一個孫女,雖然不論是什麼,我都會喜愛,但是我打心眼兒裡更想要一個孫女。
我有濃重的女兒情節,就像一個無底洞,一直折磨著我。原生家庭中有親親的六姊妹,全是女孩。爹孃望眼欲穿地盼男孩,我已經老四了,生下來提著腿一看,還是女孩。常言事不過三,我硬是過了四,還土匪一樣調皮淘氣,自然爹不疼娘不愛,姐姐打妹妹嫌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娘就是生不出來一個男孩。就像我家斜對門的老韓家,為生女兒生了六個兒子。我們家後院的小桃樹從來沒有結過一個桃子,韓家的水井總是打不出來水……
喜歡女孩子,小時候是一種叛逆,對爹孃的報復,如今卻是心理創傷的補償。只有親手抱著小孫女,像疼愛當年的自己一樣寵著她、護著她,童年的深淵才能慢慢填平。
9月底,兒媳興奮地說,媽媽,你的心願實現了,你會有一個小孫女!
歡天喜地地給菩薩上了三柱高香,更堅定了我認為自己能做好這件事情——做一個優秀的奶奶!在我的想象和認知裡,帶孩子沒有一些年輕人和媒體說得那麼可怕。寶寶再磨人,也就是一個連一根線頭都對付不了的小人芽兒,不是幻化無窮的“妖精”。
當然,教育方法不妥當,可能事倍功半,累人累心,教育方法正確,教育孩子會是充滿創意和愛心的享受。平凹老師說,水流水也累,花開花也疼。天下沒有簡單容易的事情,關鍵看自己心境。大風吹過長安街,有人說爽,有人說冷,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抱怨風。
作為一個準奶奶,我底氣十足地走進總經理王藝樺的辦公室,說我有孫女了,我應該退休了。以前有過嘗試,都是吞吞吐吐地、充滿不確定地說:“我‘可能’要做奶奶了,想退休。”往往話都沒有說周全,就莫名其妙、鬥志昂揚地被藝樺送出辦公室,繼續朝九晚五地上班。
離開樂樂趣是需要勇氣的。不是我缺什麼,也不是藝樺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那一本本精美絕倫的書,離不開一起奮鬥了十幾年的小夥伴們。
在自己的晚年,看著年輕人從小樹苗長成棟樑之材,如日中天;看著數以千計的精美童書從我們的手裡生產出來,孩子們一看見就愛不釋手甚至尖叫,要摟著書吃飯睡覺,那種自豪感、成就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公益閱讀推廣天然地能滿足人的一些情懷和善舉。我已經適應了享受它、愛它,不論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一聲招呼,都可以義無反顧地奔赴。生命有一部分融化在了一份事業中,不是那麼容易說走就走的。廉頗雖老矣,但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我青春永駐。
只是現在,是時候與職場揮手告別了。輕輕地走,猶如輕輕地來,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藝樺笑著,雲淡風輕地說:“去吧,別說啥退休的話。可能要不了幾天,人家就不要你了。你若被‘開除’回來,沒有上班的地方怎麼辦?”
藝樺是我最佩服的女人之一,但她不相信我能做個好奶奶。朋友們給我踐行,也是祝賀我從此套上龍套,成為有高階職稱的保姆。“去當‘孫子’吧。”一個朋友舉起酒杯說,滿臉綻放著幸災樂禍的笑紋。
大概在很多朋友看來,我都是一個與灑掃庭除、洗菜做飯,尤其是帶孫子毫無關聯的所謂知識女性。生活的常態就是穿著漂亮衣裳,化著淡妝,喝喝茶,聊聊名著,談談時事。即使節假日,也不會為家務浪費時間,要麼捧著茶杯閱讀思考,要麼寫一些悲春傷秋的小文章,永遠沉浸在自我的小資調調裡。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個事實——親情的羈絆,骨肉的力量。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讓你心甘情願地變成另外一個不計回報的角色:奶奶!對於一個有點兒文藝範的奶奶來說,孫女就是她的又一個創作物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她的文藝想象和創造能力。
在奔赴“戰場”的路上,我不斷地給老公重複:我要給孫女扎小辮、穿裙子、讀書、唱歌、講故事,拉著她的小手在馬路上遛彎,看她哭得梨花帶雨,笑得花枝招展。我已經買好了給孫女扎小辮的皮筋,滿滿的一大桶,可以扎到18歲……
但是我也很明白,帶孫女是一場艱苦卓絕的修行。僅僅會講故事、讀書遠遠不夠,還要承受難以想象的忙碌和疲憊。
只有在孫女慢慢的成長中,把自己修煉成金剛不壞之身,才能成為合格的奶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