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討論剛才那個話題,孩子為什麼會學習成績不好、表現自卑、變得那麼不自信?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是他們遇到的負面教育太多。為什麼同樣是孩子,出生的時候都處於一條起跑線上,長大以後卻有天壤之別?
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遇到了不同型別的家長,就決定了這一生會有不一樣的命運。也就是說,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結局。
我小時候是非常愛講話的,長大了參加工作後,不知道怎麼就慢慢變成了一個自卑內向的人。我總結了其中原因,是這個社會、我的家庭、我的工作單位的老闆,還有我身邊所有的人,給了我太多負面的教育思想。
比如,我的爸爸媽媽在講話,我一插嘴,他們馬上就生氣了,肯定還會說上一句:“大人講話,小孩子不要插嘴!”你受過這樣的教訓嗎?我相信一定受過。以後大人講話的時候,我就再也不敢說話了。到了學校裡面,我愛講話,老師在臺上講,我在臺下講。老師手裡的粉筆頭馬上就扔過來了,並且氣氛地的說:”你再說話就出去!”
後來我參加工作後還是愛講話,每次都被領導叫出去批評。領導苦口婆心地說:“你怎麼這麼多話?你能不能少說點話?”在家裡受到爸媽指責,在學校受到老師指責,參加工作後又受到領導指責,所以到後來我就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逐漸形成了“愛說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這樣的思維定式。我為了當好孩子,再也不多說話了。
我受我爸爸的影響比較大,我非常怕他。面對著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是懷著闖蕩社會的那種憧憬,懷著對未來的美好走出家門的。上班前的那一個晚上,我既高興又緊張。正當我睡不著的時候,爸爸過來了,他說:“明天你就要走入社會了,爸爸有幾句話想跟你說一下。”聽著很是語重心長。
於是我洗耳恭聽,因為我爸爸是個有閱歷的人。他說:“兒子,你記住,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險惡,見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雄辯是銀,沉默是金。出頭的孩子先爛,槍打出頭鳥。”我問:“爸,這話什麼意思?”我的意思就是讓你多閉嘴,要多幹活、多吃飯,但是要少說話。這是我爸在我參加工作之前的那個晚上送我的幾句話,我到現在還記著。
於是,我到了社會上,經歷了無數工作,經歷了好幾個行業,永遠是那個不愛講話的悶葫蘆。到後來,紮根教育行業,我走上了舞臺,才有了今天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經歷。2015年我去了兩次美國,一次是帶著孩子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遊學,一次是我獨自到美國學習。我發現國外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跟咱們中國確實不太一樣。尤其是美國,孩子們是在爸媽的鼓勵下長大的。不管孩子做什麼,美國父母基本上都會給予鼓勵。
而咱們中國的孩子,多數是被爸媽嚇唬著長大的。爸媽常常在訓斥孩子: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幹,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孩子走丟一會兒,爸媽就急得不行,生怕出什麼事情。把孩子找到以後,又不斷追問和責備:“你去哪兒了?怎麼這麼不聽話?被壞人抓走怎麼辦……”
所以,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到的都是這樣的負面教育。同樣一件事發生在中西方,結局就不一樣。比如我們的孩子五六歲時要幫媽媽洗碗,國外的媽媽一般會說:“太棒了,寶貝你去幹吧。”孩子就會去做了。但是咱們中國媽媽一聽孩子要幫自己洗碗,馬上就說:“不用了,去玩吧,別洗了,萬一打破碗割傷了手指怎麼辦?”
孩子要幫你幹活,要不要鼓勵他?如果媽媽說:“去吧。”孩子就會很開心,因為他自己覺得能幫媽媽幹活了,而且還會一邊洗碗,一邊唱歌。
但孩子難免會一不小心,打破一個盤子。如果你聽過我的課,或者你是一個有智慧的媽媽,你肯定會馬上走過去告訴孩子:“寶貝,沒關係,媽媽小時候幫外婆洗碗的時候,也打破過盤子,以後小心一點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的家長都這樣說了,你想想孩子以後會不會更用心?我相信一定會的。但是一般的媽媽不是這麼做的,一看孩子把盤子打破了,馬上走到孩子面前上來就是一巴掌,嘴裡還會說上一句:不讓你刷你非得刷。從此以後孩子再也不幫你幹家務了!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大膽地擁抱夢想,要讓夢想去撬動孩子的言行。千萬不要在孩子剛有夢想的時候,就把孩子的夢想給澆滅了。有了充分而堅定的信念,他們就會自覺地把夢想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