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案例呈現

皮皮8歲了,媽媽是一家紡織廠的工人,爸爸是律師。由於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皮皮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自己上學、自己回家、自己寫作業。由於工作很忙,爸爸媽媽很少顧及皮皮的學業,也很少認真地坐下來和皮皮談心,每次只要老師打電話,爸爸媽媽回家後就是把皮皮揍一頓,平時,也不跟皮皮好好說話。

有一天,學校要舉行家長會,需要家長參加。爸爸說有一個案子要接,媽媽說廠裡最近在趕進度,都沒有時間參加,皮皮非常失落。吃晚飯時,皮皮吃得很少,話也說得很少。媽媽見皮皮不高興了,就生氣地說:“兒子,誰又惹你生氣了啊?你一天到晚不高興的樣子,好像爸爸媽媽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似的。”皮皮剛想解釋,媽媽就忙家務了,也不理睬他。

皮皮在作文裡這樣寫:“我有爸爸媽媽,但是他們從來不認真聽我說話,在他們眼中,我好像可有可無,什麼時候他們才能像其他同學的爸爸媽媽那樣認真地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交談呢!”

案例分析

Google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在一封致中國家長的信中這樣寫道:“ 在你心裡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但很多孩子在15歲或更早的時候就願意把自己當作大人來對待,這時家長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再用完全的‘家長’的談話方式。比如理想、學習動力、玩耍、事業心、為人處世、愛情、家庭等問題。”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把他們當成大人一樣來看待,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喜歡這樣的父母。李開復說:“如果你問我的孩子:“你最喜歡你父親的什麼地方?’她們會說:‘ 風趣甚至瘋狂、沒架子,就像我們的朋友,讓我們有許多話都願意和他說。”可見,父母要學會與孩子談心,要更深入地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

方法指導1.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有些父母平時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發生了問題之後就嚴厲訓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離漸漸拉大。這樣,父母應該注意在與孩子交談時首先要製造一種和諧的氣氛, 說句笑話,講點令人高興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離,效果就會好得多。

2.和孩子交流要有明確的主題。

每次和孩子談話,談什麼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在談話時,圍繞主題進行雙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問題,也不要回避。對於不宜直接說的,可以採取側面啟發的方式,不要態度曖昧,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3.用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談。

談心時,要表現出對子女的關心,使孩子樂於接受談話,避免使孩子處於防禦戒備心態。“我們來談談吧”,這樣會使孩子想:“又來給我上課了。”或者說:“你真是個糊塗蟲。”這樣,孩子只能層層設防了。如果孩子對立情緒較大,可暫時延緩談話,或者“ 曲線交談”,從另外的事情入手。

4.注意談話的方法。

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這就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談話方法。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敘法,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其特點是快捷,但只適合於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二是間接法,向孩子講-一個小故事或引用一個事 例等,引起孩子談話的興趣,然後順勢引導到談話的主題上來。

5.談話時間不宜太長。

孩子都不喜歡噦嗦,最忌沒完沒了地嘮叨。在談話達到目的後適可而止。談話是可經常進行的,不求長談,只求效果。另外,在談話時,不妨語言幽默一些。

9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我覺得我不配花錢!”孩子長大後對自己吝嗇,父母要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