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幼兒園和傳統的幼兒園不太一樣,早早的就開始普及性知識、安全教育,自我保護意識,而這些也是現在家長們最關注的話題。
幼兒園開設這些科目的初衷的確是為了孩子好,但有時候教育方式不對反而會害了孩子。
幼兒園屬於學前教育,這類孩子對社會一無所知,過多的強調社會的陰暗面,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
◆ 孩子上完幼兒園之後,竟然越來越膽小,知道真相後的媽媽果斷換學校甜甜有一個女兒,今年已經四歲了。在家附近的一所幼兒園上學,可是最近甜甜突然發現平時活潑可愛,大膽的女兒突然不願意出門了。
而且整天拿著幼兒園發的安全手冊。
一開始,甜甜並沒有在意,還誇獎了關於學校的這種做法,認為提前給孩子普及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畢竟現在社會上什麼人都有,讓女兒知道些基本常識也是好的。
可是沒有多久,女兒就不願意出門了,並對媽媽說:“外面壞人很多,不能出門,壞人會把孩子騙走。”
媽媽好奇的問了問女兒:“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女兒卻說:“老師說陌生人的東西不能吃,不能和陌生人說話,陌生人會把小孩子帶走,然後賣掉,我們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甜甜一聽安全教育怎麼變成了恐怖教育了?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可是不利的。
尤其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那麼天真。
雖說普及安全教育很有必要,但也不能恐嚇吧。後來甜甜發現,原來女兒的現象不是個例,班級中有很多的孩子都不敢出門,更不敢和陌生人說話。
甜甜家附近的一個小孩和甜甜女兒在同一所幼兒園上學,這兩天孩子的家長也在抱怨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和叔叔阿姨打招呼,總說是陌生人,不能說話。
甜甜考慮了很久,決定還是給孩子換一所幼兒園,不希望幼兒園這樣的教育給孩子留下童年的陰影,毀了孩子的一生。
◆ 安全教育為何會成為恐怖教育?
幼兒園普及安全教育知識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兒童能夠認識到社會上存在的危險,及時的保護自己。
但是有時候老師卻忽略了一點,像三四歲的孩子還處於幼齡時期,自身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一味的強調社會有多麼陰險,外面的人類有多麼的壞,很容易加重孩子心理負擔,給孩子營造一種恐怖的外部環境,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因此安全教育也需要把握尺度的,千萬不要在教育時過度營造恐怖氣氛,這不是教育,是恐嚇。
其次就像安全手冊上寫的一些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單純讓孩子去記憶,和填鴨式教育毫無區別。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辨別潛在的危險,這隻會造成孩子潛意識的逃避。
◆ 安全教育過度,將會給孩子帶來四大危害▶ 長期處於恐懼、緊張的狀態中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陌生人就一定是壞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陌生人不等於壞人,熟人也不等於是好人。
就像一位女士把孩子扔給朋友,朋友帶著孩子出去旅遊,結果竟把孩子送到了壞人的“血口”之中,這樣的熟人算好人嗎?答案顯而易見。
其次這種過度的安全教育,會使孩子長期處於一種恐懼之中,孩子無法辨別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對於陌生的東西,都會處於一種警惕感,只要是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人,都會保持一種距離。
安全感極低,在這樣的狀態下,難免孩子不會受到傷害。甚至孩子會下意識地把自己保護起來,寧可躲在家裡,也不敢不出門,這種做法是極度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 孩子越來越膽小,探索天性被扼殺
幼兒正是想象力、創造力各方面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因為過度的安全教育,影響了孩子探索的天性。
被生活所謂的條條框框約束住,那麼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就會越來越低,從而影響孩子和自然和社會相處的能力。
▶ 孩子與社會逐步隔離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禁錮孩子。自由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每一個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下成長,最終才能夠成為自我應該成為的模樣。
可是給孩子上了一個枷鎖,孩子不敢去觸碰新鮮的事物,不敢去接觸不熟悉的人。做任何事情都畏首畏尾,孩子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孤島上,又怎能獲得進步呢?
孩子長時間的和社會、和自然缺乏接觸,只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自閉和玻璃心。
▶ 留下童年陰影
何為童年陰影?就是在童年發生的某件事情,即使到成年,個體都無法忘卻這件事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而這這件事情,也會使得個體對某個人失望,亦或是對某個物體事件產生恐懼心理。
著名的心理學家費洛伊德曾經說過,人的一生都在克服童年的陰影中度過。
沒有童年陰影的人,長大之後會更加的自由自在、毫無束縛,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相反,那些有過童年陰影的人,成年之後依舊在不斷的治癒這些陰影。
有些人因為陰影變得更自卑,有些人因為陰影變得更膽小,有些人因為陰影變得不相信親情,這些都將會成為個體人生中的阻礙。
針對安全教育這件事依舊如此,孩子會因為對陌生人的恐懼,長大之後形成心理性的障礙。
◆ 兒童安全意識很重要,那麼如何把握好安全教育尺寸,避免孩子產生恐懼?1)給足孩子安全感
提前給兒童普及安全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普及知識之前,也要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尺度。避免給孩子造成恐懼心理。
首先需要給足孩子安全感,尤其是幼齡時期的兒童辨別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不強,完全是聽老師講。
如果這時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注,自然在內心中會對一些陌生的事物產生巨大的恐懼心理,出現敏感多疑的一些心理情緒。
對此,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是孩子面對外界不安全感時的最大依靠。
2)避免填鴨式的教育方式
傳統的教育方式都是填鴨式的教育,直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告訴孩子為什麼。這種教育方式無論是在兒童還是小學、初中,都是不適用的。
尤其是兒童,如此僵化的教條教育,必然會給孩子營造一種恐怖的氛圍。與其告訴孩子社會很危險,還不如告訴孩子如何辨別危險。
3)警惕孩子的恐懼點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及時關注孩子自身所處的敏感點以及恐懼點,每個孩子都會有自身的特點。
比如孩子出門看到陌生人時,突然變得非常緊張。
此時,家長就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之前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及時幫孩子疏導,以免孩子在內心留下心理陰影。
沒有誰能夠保證孩子處於100%安全的環境中長大,與其如履薄冰的活著,不如放手讓孩子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告訴孩子壞人的潛在特徵,讓孩子學會觀察和辨別。而不是給孩子營造恐怖的社會氛圍。讓孩子去逃避。
只有教會孩子面對,再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孩子才能夠克服心中的恐懼,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