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孩子的成長期中有很多“特別”的行為,在家長眼裡看起來很怪異,但是卻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行為表現,比如說孩子身上的戀物行為。

一條看起來很普通的毛巾或者是一個小物件卻被孩子視若珍寶每天都要帶在身旁,大人們對孩子這種行為實在是無法理解。

案例:

前幾天在某網站上看到這樣一條視訊,一位寶媽展示了自家孩子“盤”了七年的衣服。網們一開始很納悶,通常人們都是盤核桃怎麼還有盤衣服的呢?

原來這位寶媽家的孩子有一件小T恤,整整陪伴了孩子七年的時間,孩子每到睡覺的時候都要聞著這件已經破爛的小T恤才能安然入睡。

寶媽覺得孩子這樣的行為很怪異,於是在孩子睡著後便會把小T恤拿走,但是孩子每次都能夠發現並且趕緊伸手扯回來,即便在睡夢中也會對此有所察覺。

有一次寶媽強行把這件小T恤拿走,沒想到孩子大哭著不肯入睡,迫於無奈寶媽又只好把小T恤還給孩子。

小T恤因為常年陪伴著孩子已經被扯得七零八落,不仔細看已經看不出小T恤原本的模樣,寶媽不明白這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重要的!

但是小T恤在孩子心裡的位置就是其他物品不能代替的。孩子對於小T恤上面的味道也是情有獨鍾,連寶媽要求清洗孩子都會阻撓一番。寶媽看著已經爛成渣的T恤很是感慨“孩子的世界大人真的很難懂。”

分析:

視訊的下方有很多寶媽紛紛留言表示,自家孩子也有類似的習慣。丸子媽表示自家孩子有一條小毛巾也陪伴了孩子很多年,有一次自己把孩子的小毛巾更換了,沒想到孩子一眼就發現了,最後在孩子的大哭大鬧中自己不得已又還給了孩子。

其實,孩子成長中有戀物的行為舉動是很正常的,孩子從對物品的依戀中逐漸實現自我獨立。這種依戀感讓孩子覺得安全,尤其是孩子獨處的時戀物的行為更為明顯。

每個孩子戀物行為持續的時間都有所不同,但孩子被新的環境刺激吸引時,戀物的行為就會有所減輕。

如何讓孩子擺脫戀物行為

(1)減少孩子獨處的時間

當孩子獨處時,內心的安全感渴求更為強烈。這時候孩子身上戀物的行為表達會更加明顯,這是因為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孩子對於物品的依賴性更強。

父母對孩子多一點陪伴,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更強,依戀行為會有所改變。

​(2)增加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刺激

當孩子生活中有新的環境刺激加入時,孩子對於某一件物品的依賴感就會減弱。當孩子被新的事物所吸引時,對於某一物品的情有獨鍾也會新的事物所替代。

(3)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當孩子的生活中多了更多的玩伴時,孩子對物品的情感就會有所改變,孩子會發現有同伴的陪伴更加有趣。當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時,戀物行為就會有所減弱。

當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戀物行為出現時,不要急於糾正,因為這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一種行為表達。而如果孩子對於物品的依賴程度較深,比如說需要24小時陪伴,那麼這時候家長才應該有所幹預。

透過孩子的行為表達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訴求,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夠給予孩子恰到好處地引導。大家對於孩子身上的戀物行為會有哪些看法呢?對此又有哪些引導經驗分享呢?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8歲男孩經常喝這種湯,個沒長還胖了不少,醫生:孩子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