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女兒一歲時,我給她買了人生第一套繪本《小雞球球》。從那開始,女兒便開啟了繪本閱讀之路。
時至今日4歲半,除了大的節假日,活動或出行耽擱,她雷打不動的每日三本繪本,堅持了3年。
身邊不少朋友經常問,到底用了什麼法子,讓孩子能堅持這麼久?
我的回答,讓她覺得看繪本好玩。
很多媽媽都開始給孩子讀繪本,為了讓孩子愛上繪本,佈置閱讀角,打造閱讀環境,可讀著讀著,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聽了。
乏味的東西,不單單孩子不喜歡,我們大人也是不愛的。就好比小時候上學,總有幾個老師的課,聽著就來瞌睡。不是他講的不認真,是太枯燥了。
同樣是老師上課,換成風趣幽默的來講,精神頭就不一樣。一堂課不知不覺就聽完了,好玩還聽懂了。
再者,繪本讀的不夠好玩,很難連結上孩子。你讀完了,他還一臉蒙圈,不知道剛剛聽到了什麼。沒連線上繪本里的人物、故事,自然對這本書不感興趣了。
孩子天性好玩,沒有趣味的東西,他們是喜歡不上的。
所以,相較於篩選好的繪本,如何把繪本讀的好玩,讓孩子喜歡,才是最難的。怎麼才算讀的有趣好玩呢?
01.仔細看封面、環襯
繪本的封面和環襯,不是簡單寫有繪本名稱和作者資訊,它和裡面的故事是有關聯的。仔細看封面和環襯頁,就能和孩子得出一些故事細節,引發孩子好奇心。
譬如《螞蟻和西瓜》這本繪本,環襯頁有很多螞蟻,可如果仔細觀察下,裡面有一隻是戴著帽子的。有了這隻帽子螞蟻,就能領著孩子看完整本故事,因為每頁都有它。
在一群螞蟻中,找到這隻帽子螞蟻,就成了一個好玩的引子。
還譬如《小琳小琳,你長大了要怎麼辦?》,封面是一個特別的女孩,頭髮張牙舞爪的亂飛,手裡舉著一捧仙人球,仙人球上還被畫了一個抹了口紅的嘴巴,地上是那隻口紅。
給孩子講完這幾個細節,孩子心裡大概已經知道,這個女孩的特別之處了。若我們再打個問號,說小琳還會做出什麼好玩的事呢?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我們引發。
所以讀繪本,封面和環襯頁,一定不能跳過,有趣好玩的東西可都都藏在這裡呢。
02.多看圖、少念字
鬆居直給繪本的定義:
繪本主要是以圖畫為主,圖畫承載著內容,甚至承擔了所有的敘事作用。
很多父母繪本的理解,即把文字唸完就算是讀完了。其實繪本里的文字都不多,只念文字,不看圖畫,故事是講不完整的,會錯過很多細節。
孩子看繪本,看的是圖畫。毋庸置疑,我們念文字的速度,他們是沒辦法跟上的。
對於孩子,既不識字,又看不了完整的圖畫,即使這本書被冠上了繪本大獎,在孩子看來也不過如此。
有的父母,還喜歡一邊讀一邊指著書裡的字,這也是很沒勁的讀法。大圖都被手指擋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被集中在了不漂亮的字上,他們對著一個個無趣的字,不走開才怪呢。
把文字和圖倒過來,先看圖,讓孩子知道圖畫裡有些什麼動物,他們在做什麼,再配合文字讀,就好很多了。
譬如《螞蟻和西瓜》,這一頁。
可以說,這幾隻螞蟻在幹嘛啊?恩,是的他們正在大口吃西瓜,我發現有一隻還把頭鑽到了西瓜裡面了,看起來這個西瓜很好吃呢,旁邊這隻螞蟻還說“真好吃,趕緊搬回家吧。”
把圖畫裡的細節逐個講出來,孩子會更喜歡,而且大部分繪本的圖畫都做的很有趣,幾乎每一頁都藏著小祕密,等著孩子去發現。
03.語調略誇張才好玩
讀繪本很考究聲情並茂,一般一個故事有好幾個角色對話,如果所有的人物用一個語調念出來,會稍顯平淡。
像兔子,可以用萌萌的聲音念,大熊用厚重的聲音讀。或者根據故事人物的特色,自己定義,如正面積極的人物的旁白,可以讀的歡快些,負面人物的旁白,就讀的邪惡些。
除此之外,還可以幽默著念,遇到需要的地方,可以配合點肢體動作和表情。
就如《小琳小琳,你長大了要怎麼辦》,裡面的小琳是調皮孩子的對映,經常和媽媽唱反調。
要麼不想刷牙梳頭髮,要麼不想洗澡,把鞋子、娃娃、書本、仙人球都扔進了浴缸,讓他們陪著...媽媽每次都會說:“小琳小琳,你長大了要怎麼辦”。
小琳媽媽這句話,就有很多種語調可以變化,如生氣著說,無奈著說、抓狂著說。
如此,孩子聽著就會覺得很好玩。
04.延伸繪本,編故事
很多父母聽到編故事,會退避三舍,覺得很難。
其實不難。
所有的人物都是繪本里的,你只需要借用他們的名字,或者延伸繪本故事就可以了。
像我給女兒編過的卡里咔嚓,就源於繪本《卡里咔嚓吃吃吃》。繪本講述的是一隻小豚鼠卡里咔嚓,和他的豚鼠小夥伴們愛吃蒲公英葉子的故事。
每天吃吃吃,蒲公英葉子很快就被吃光了,小豚鼠們不得不用難吃的圓白菜替代蒲公英當食物。最終卡里咔嚓發現了僅有的一顆蒲公英,它把蒲公英種起下來了,並收穫了一大片蒲公英。
在原故事人物上,我給女兒編了這麼一個故事:
“卡里咔嚓的蒲公英越種越好,它打電話邀請好朋友小鴨嘎嘎來參觀。小鴨嘎嘎走到一個大樹邊遇到了烏鴉,烏鴉問它“你要去哪裡啊?”小鴨嘎嘎說“卡里咔嚓邀請我去看他的蒲公英花園”。烏鴉說“我也想去,我也想去。”小鴨嘎嘎和烏鴉邊走邊玩,在半路上遇到了烏龜,烏龜問他們:“你們要去哪裡啊?”.....”就這麼編下去,除了我自己說出的幾個小動物,女兒還能接上好多種動物呢。
還比如《螞蟻和西瓜》,我是這麼編:
“中午的太陽暖暖的很舒服,小螞蟻爬到一片樹葉上正準備晒太陽。毛毛蟲扭著身子過來了,小螞蟻嚇的哆嗦,小聲喊著“不要吃我不要吃我”,結果毛毛蟲伸了個懶腰,咔嚓啃了一口葉子,走了。小螞蟻呼了口氣,想接著睡。小鳥飛來了...”每次用繪本里的主人公編故事,女兒都覺得很新奇好玩,對主人公也多了一份喜歡。
繪本讀的好玩,不只讓孩子喜愛,有些時候,自己也會被逗樂。
有人說,一個人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和繪本相遇:幼兒期、初為人母、年過半百。
我倒覺得,繪本可以橫跨一個人的一生,好的繪本不僅讓人心情愉悅,還能喚醒我們的童心,讓我們更好的融入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
無獨有偶,對於如何給孩子讀繪本,孩子才愛聽,本質是在說如何讀,實質無非是在強調童心,用童心賦予文字圖畫可愛之處,進而讓孩子喜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