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無論你承認與否,顏值高低對一個人的自信、社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出現了頭顱不對稱、整張臉都是歪的,眼睛一隻大一隻小,額頭往外凸……這可怎麼辦?
有的父母認為調整睡姿、多讓孩子俯臥、側臥就能將孩子的頭型“睡好”,其實不然。如果孩子的月齡已經超過4個月,而且他本身還伴有斜頸、顱縫早閉等問題,那麼無論怎麼睡,也難以矯正孩子的頭顱畸形。而且隨著孩子年齡增大,頭骨越來越結實,矯正的成功率就越來越低。這些孩子需要經過專業的檢測和評估,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必要時還需定製特定的矯正器。否則錯過了最佳時機,孩子的頭型就定型了。
早產兒更易遭遇頭顱畸形 誰都想自己的孩子又萌又漂亮,而頭型正是決定孩子臉型、五官是否對稱的關鍵。除了天生麗質,新生寶寶的頭型很多時候還與外部環境的影響有關。 在眾多外來因素中,長期的固定睡姿是頭顱畸形的最主要原因。新生兒頭骨柔軟,如果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睡覺,頭部與床或枕頭相接觸的部位長期受壓,就會使這部分的顱骨生長受限,從而呈現出扁平的外觀。而且新生兒的生長髮育非常快,隨著顱骨的生長以及受壓方向不同的影響,其他沒被壓著的地方,例如額部、對稱的枕部就可能會隆起來、凸出去,從而加重顱骨外觀上的不對稱,出現頭顱畸形。
美國就有資料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為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徵的發生,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父母幫助嬰兒使用“仰臥睡姿”。隨著這個建議的推廣,嬰兒猝死綜合徵的發生率減少了40%,但嬰兒頭顱不對稱的發生率則上升了13%,可見睡姿對頭顱的影響。
其次,頭顱畸形在早產兒、斜頸患兒中更為多見。“前者是因為頭骨比足月兒更柔軟,而且他們在溫箱治療期間,為方便監控和治療,常常是仰臥著,小腦袋轉向一側,致使側枕骨長期受壓。有些孩子在溫箱要睡十多天甚至一個月,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斜頭畸形。而斜頸患兒,則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緊張,頭部常常屈向異常一側,同時向正常一側旋轉,這樣“奇怪”的姿勢也會使一側枕骨長期受壓而出現斜頭畸形。
除此以外,顱縫早閉、多胞胎、頸椎畸形和產傷等因素都會造成寶寶頭顱畸形。 3D掃描 設計個體化矯正方案 寶寶頭型歪歪斜斜,除了影響外觀,還會導致一系列後遺症,如因為頭顱不對稱引起兩側顏面不對稱、顳下頜關節不對稱、斜視、脊柱側彎等。 碰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辦?
頭顱形態的後天發育及塑形絕大多數要在孩子1歲內完成。 要矯形,首先要對孩子頭顱畸形的情況有一個科學客觀的準確評估。第一步,是要先從不同角度(包括前方、側方、頂部)觀察嬰兒的頭部外觀,初步了解頭部形態的特點,並觀察嬰兒眼睛、耳朵、鼻子、面頰部的對稱性。事實上,這種目測家長在家裡就應該定期對寶寶進行評估。
而在專科門診,除了目測,醫生還會利用非接觸式鐳射掃描資料採集系統,收集寶寶頭顱的表面資料。醫生拿著一個類似於小型攝像機的儀器對孩子的頭顱進行掃描,對頭顱形狀進行定量、定性的3D測量。檢查過程中孩子不痛不癢,可以坐在家長的膝蓋或小椅子上玩耍,不知不覺間檢查就做完了。根據測量所得的資料,醫生會對寶寶的頭顱形態做出診斷並提出個性化的矯形建議。
大於4個月 光靠調整睡姿不奏效 測量結果不同的孩子,其矯正方案也是不同的。醫學上對頭顱形狀不對稱進行了分級:1級無需治療;2級屬於輕度,需要監測;3級和4級屬於中度,需要治療;5級屬於重度,需要治療。
一般來說,4個月以內的嬰兒,如果出現頭顱形狀不對稱,可以通過調整睡姿、抱姿等方法,使顱骨較突出的部位較多地受壓,從而起到矯正的效果。例如孩子的頭顱畸形屬於舟狀頭,就要多仰臥,如果屬於扁頭,就要多側臥。 但是,如果嬰兒發現頭顱畸形時已超過了4個月,他們自主活動頭部的能力越來越強,要想經常把他們固定一種睡姿是很困難的,因此這時光靠調整睡姿就很難矯正頭顱畸形。
這時,醫生會建議使用嬰兒顱骨矯形固定器。這種矯形器的外形就像一個小小的頭盔,材質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通過採集孩子頭顱形狀的資料進行個性化的定製。這種頭盔孩子需要連續佩戴3~6個月,每天最少戴23小時,使頭顱所有突出的部位與矯形器接觸,限制其生長,並預留空間給予頭顱扁平部位生長,從而提高頭型的均衡性與對稱性,改善嬰兒的頭部形態。這種矯正方法的有效率在90%以上。 據了解,這種頭盔目前只能通過國內採集資料,然後把資料傳送到美國定製,所以費用比較昂貴,整個治療過程大概需要2萬多元。在佩戴頭盔後的2~4周時間內,孩子要回醫院複診,觀察矯正的效果,並進行調整。
怎樣睡出好頭型?
對於天生麗質擁有好頭型的寶寶,父母們也別掉以輕心哦,如果在新生兒期經常讓寶寶保持一個姿勢睡覺,也是很容易把頭型睡壞的。 “買個定型枕給寶寶能睡出好頭型嗎?”對此,專家們一致表示,不建議新生兒使用定型枕,一來對頭型的幫助不大,二來還可能引發其他問題,例如窒息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多讓他們趴著,成俯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