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新手媽媽,在育兒理念上,常常會被一些“磚家”的“最新研究發現”所忽悠。前不久看到一條新聞說,某些專家聲稱:“孩子在3歲前要掌握到30000個詞彙才算達到語言能力提升的臨界點。所以,作為家長鼓勵孩子開口說話的最佳方法就是不停地跟他講話。”
但事實確實如此嗎?
坦白的說,沒有什麼比為了喋喋不休而喋喋不休更令人厭煩的了。即便是作為還不會開口講話的被動聽眾,寶寶也會因為你的喋喋不休而走神(因為他們不會說話來阻止你)。
另一方面,鼓勵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在於我們說的詞的數量和品質。只要我們把寶寶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如下兩件事便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寶寶會成為善於交流的人,樂於了解生活中的快樂,同時他們也會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理解了這一簡單的事實,自然地與孩子進行互動,我們就敲定了語言這一關。接下來夏老師給各位家長几點具體建議:
01. 在初始階段進行雙向溝通從寶寶出生開始,他們不僅需要知道我們告訴他們正在發生什麼(“我要抱你起來了”),他們還需要知道,我們關注著他們的非語言部分,傾聽著他們的聲音和哭喊。
如果我們不確定寶寶的意思,先等等,再做出反應。我們向寶寶提問,給他們時間理解問題,然後再傾聽。我們盡全力去理解寶寶想要傳遞什麼資訊。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失敗,但多嘗試就會有所進步。同時,讓寶寶聽到非常重要的資訊:“告訴我們你的需要和感受。我相信你能夠與我們交流,我們會盡力理解你。”
02. 用真實的聲音和第一人稱交流我聽過很多家長故意捏著嗓子細聲細氣地用“媽媽語”跟寶寶交流,其實不僅身邊的人聽著難受,寶寶聽著也是相當不舒服的。當成年人對不習慣“媽媽語”的孩子說“媽媽語”時,孩子們可以輕易發覺語言的不真實,他會產生不被尊重和被輕視的感覺。
其實作為家長只要用平常的、真實的聲音與寶寶說話(但語速要稍慢)就可以了。我們時刻記得是在與一個完整的人對話,即便他是個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子。這樣可以為寶寶示範我們想教給他們的自然的語調和語言。寶貝聽到的正確的語言越多,他們就能越快地學習和嘗試說話。
還有一個小細節便是要使用第一人稱,而不要說“媽咪愛寶貝”。這也是另一種提醒我們要面對面與孩子說話的方式。幼兒或學步兒童完全處在學習語言的階段,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對待大齡兒童或成人那樣,而要用不同的方式與他們說話呢?
寶寶知道誰是媽咪、爸比和寶貝,永遠不要對這點抱有懷疑。他們不需要不斷提醒。並且,在我們教孩子之前,他們就已經理解並且會使用代詞了。
03. 要說具體的,有實意的詞換句話說,不是教孩子詞語,而是使用詞語。拿起一個球並指著它說“球”,這種教法遠不如藉助相關的具體情境進行說明有效:“你走到紅球那裡,碰它一下,它就會滾遠。”
其實寶寶用心的時候學得最好,正如我們一樣。
而在上述例子當中,寶寶可能會注意到“走到”、“紅球”、“碰”、“滾”、“遠”這些詞。這裡總共六個詞,但(除了某些專家)誰會關注這些呢?你不是要他僅僅知道這些詞,而是如何把這些詞用起來。
04. 給孩子讀書、講故事,並積極迴應給孩子讀書並積極迴應,意味著不制定任何計劃,只追隨孩子的興趣。如果幼兒或學步兒童想要花五分鐘再看看某一頁,那就讓他們看吧,告訴他們你所看到的一切。
允許他們跳頁、把書倒著看、不讀完故事(或甚至對書連一眼都不看),遵照他們的選擇。信任孩子具備閱讀能力,允許他們自主閱讀,這樣才能鼓勵他們熱愛讀書。愛讀書的孩子會熱愛並使用語言。
如果你很有創意(通常工作了一天之後我做不到),那就給孩子講故事吧。我永遠忘不了媽媽給我講童話,過了很多年後,其實我完全不記得故事的具體情節,但我特別喜歡當時媽媽專注的樣子。
05. 慢下來我總是忘記這一點。也許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應該在家裡到處都貼上“慢下來”的提示語。對待孩子要慢下來,這樣做有許多好處,尤其在涉及到語言的方面。只有慢下來,孩子才能傾聽和理解。
06. 要放鬆、有耐心年幼的孩子通常能感受到父母的焦慮,父母的焦慮不利於形成促進孩子茁壯成長的理想環境。開口說話需要勇氣。要放鬆、耐心,相信孩子天生的成長時間表。據我所知,很多父母一夜之間發現孩子具備了語言能力——就像一次語言“大爆炸”。
如果你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看上去有些滯後,或者某些方面成長不正常,那麼則需要進行專業評估。
07. 不要試探孩子開口說話(或者開始做其他事情)前,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們的信任。試探他們就是不信任和不尊重。瑪格達.格伯提出的經驗法則是“不要對孩子明知故問”。例如:“你的鼻子在哪裡?”
儘管我們喜歡分享幼兒學會最新詞彙時的可愛樣子,例如:“寶寶,學學小狗怎麼叫的?”,但是表演的壓力更容易讓孩子拒絕開口。
寫在最後:當嬰幼兒好像在胡言亂語時,其實他們是在講話。因此忽視他們或者胡亂回答都不如尊重地鼓勵說:“你在跟我說話。你是在告訴我剛剛走過的那隻貓嗎?”或者,你還可以說:“今天你的話真多。”
注意常見的打擊語言學習的因素:糾錯和忽視。
如果我們傾聽並尊重孩子早期對交流的嘗試,他們就會倍受鼓勵,從而多說話。他們會發覺,即便是再不經意的想法、感受和主意,我們都會洗耳恭聽。這樣我們就很可能成為他們在未來很多年中最喜歡的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