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對於孩子永遠是捨得付出的。我們肯給孩子報最好的補習班,讓孩子上最好的啟蒙課,為了孩子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因為我們相信,只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明天就會更好。
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引導孩子增強思維能力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跟孩子聊天。
想要引導孩子的思維能力變得更強,這樣的親子交流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這樣的交流需要雙方都投入其中。如果父母或者孩子中的一方一邊盯著手機,一邊心不在焉地回答著對方,這樣就很難進行深度思考,也達不到交流的目的。
其次,在與孩子聊天時不要僅僅停留在對孩子最近表現的總結或者是對孩子的說教層面。如果只是一方滔滔不絕,另一方洗耳恭聽,這樣也就稱不上交流,而是單純的說教。
2.引導孩子在聊天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在交流中,孩子們應該被鼓勵去闡述自己的疑問、好奇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清晰地表達這些問題、觀點的成因。這需要我們有的時候動用問題去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孩子,你為什麼這麼想啊?”、“你對這裡為什麼有疑問?”等等。在這樣的思考與表達中,孩子會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思考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多問開放式問題,督促孩子尋找解決方案,引導孩子思考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此外,在部分場景的交流中(例如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引導他表達這種情緒的成因。在這樣的表達中,孩子也會想:是什麼讓自己不開心?我現在不開心有沒有必要?我是不是該開心起來?從而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3.多和孩子複述或總結內容。
在結束對一個問題的探討或結束一次對話時,我們要儘可能和孩子一起復述或者總結今天所瞭解到的知識、學到的內容,逐步引導孩子獨立總結的能力。
哪怕面對簡單的問題,不同的人還是會得出不同的觀點。在我們與孩子的交流中,我們與孩子沒必要達成一致的看法,每一種觀點,無論是誰提出的,只要言之有據,都應該得到認同。
我們經常思考對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最有意義的陪伴,但事實上,即使是最昂貴的補習班,最珍貴的書籍,對孩子們思維深度、口才的幫助,可能也比不上親子間一次有意義的聊天。
想提升親子關係,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妨就從今天開始,和孩子進行更加平等、更加開放的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