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總是不斷督促他們進步,可一句好話能讓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話卻能讓孩子陷入自卑。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
1. 你怎麼這麼笨!
當別人說你笨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失落、窘迫、憤怒……
這些在孩子身上,不會減少,只會放大。孩子的承受和判斷能力都沒有完善,很容易被別人的話所影響。
對孩子要多點耐心和信心,可以換成:
錯了沒關係,再試幾次一定會成功的;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呢!
2. 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
“哭什麼哭,再哭我打你了!”
“你看看別人,誰像你這麼愛哭!”
“哭有什麼用.....”
有些爸媽一聽孩子哭,就心煩意亂立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認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漢氣質,堅決不允許孩子哭,甚至告訴孩子哭很丟臉。
孩子委屈時,哭可以緩解情緒。
孩子年齡小,不懂得如何調節情緒,想哭就讓他哭會吧。
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請注意別在孩子哭的興頭上講,因為這時候孩子聽不進去;也別為了不讓孩子哭而妥協,這會讓孩子以後拿哭做殺手鐧來達到目的。
3. 我以後再也不會相信你了
誰家孩子還沒撒過幾個小謊啊,爸媽發現了怎麼應對才是關鍵!
都知道撒謊不是好事,但打罵孩子只會讓他更不敢說真話。孩子屢教不改,父母氣急就會說出“我以後再也不會相信你了”這種話。
爸媽不信任孩子,孩子會很受傷,連最親近的父母都不相信他,還有誰相信呢?孩子會更加內向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發現問題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說哦。
4.你太不爭氣了,我對你很失望
父母總是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這種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就變成了壓力,也就導致了父母們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經常說這句話,孩子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很“蠢”,什麼都做不好。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自尊心一點一點地被父母的話所磨滅,到最後索性就不學好了,越來越叛逆,成績越來越差。
5.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你說不行就不行啊,為人父母也得講道理不是!
這一招確實有效,孩子聽過之後十有八九不會再“反駁”。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此信服,暫時的沉默會在一次次累計之後,形成更嚴重的反抗。
懼怕不等於信服,口服不等於心服,家長的威信不應該用在逼孩子就範上。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遇到分歧多跟孩子商量,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一言堂”
6. 你看看人家XXX
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早起早睡搶著做家務,天天看書從不玩遊戲。
很多孩子都是聽著父母講“別人家的孩子”長大的,父母們總是誇大別人孩子的優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比,多少孩子心裡也曾偷偷的想過:你也不如別人的父母啊。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聰明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是隻看到孩子的缺點,貶低孩子的能力。
7. 下次能考100分,就給你買
首先,用物質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就不可取。
因為這隻能激起孩子短暫的學習慾望,而並不是內心潛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還容易養成錯誤的金錢觀。
其次,給孩子定的目標要切合實際,是那種努力一把能夠實現的。平時只能考及格,非要考100才能買,那不是為難孩子嗎?哪裡還有信心去達成!
8.你可真行啊,學好不行學壞快
有些爸媽總忽視孩子的優點,放大他的缺點,孩子做錯事,指出來就好啊,不要說反話諷刺孩子,傷害他的自尊心。其實,多想想孩子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幫他改正,即使避免不了跟孩子爭論,也好過不明就理,一錯再錯!犯了錯,改了就好了嘛!
9. 算了,看你以後也不會有出息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也不要怪孩子放棄自己!父母不斷說這句話,孩子就會信以為真。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自己,輕易妥協;失敗之後也沒有從頭再來的勇氣,一蹶不振。 父母的否定和不看好,其實給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理由。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行的”,賞識和信任才是他突破自己的動力所在。
10. 為了媽媽,你努點力好麼。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採用激將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則是打起了親情牌。
“你看媽媽為了你,工作那麼辛苦,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你了,你就算為了媽媽,好好學習行不行?”
這句話的確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衝擊,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給父母造成了困擾,帶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去學習,能學好嗎?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