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習慣是決定我們人生的核心要素之一。

研究表明,我們每天所做的所有事情中,40%-50%都是習慣的產物。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有多重要,現實點說,就是好習慣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以後,家長可以放手了,家長可以不用時刻被孩子綁牢了,家長可以不用擔心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孩子偷偷玩遊戲了等等。

世界級大腦專家在《無限可能》這本書裡這樣概括: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它讓我們生活中那些重要的基礎部分自動運轉,大幅度提高我們的生活效率,我們能夠從中受益。

那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呢?

這裡借用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裡提到的WIN 法則。

W代表what(想要):確保思想要想要養成這個習慣。

I代表Innate(內在):確保要養成的習慣與內在動力相符。

N代表now(現在):現在就開始。

第一步:“把任務切成小塊”,選擇適合孩子的習慣和計劃

你想讓孩子擁有哪些習慣呢?一定有很多吧,無論你想有什麼樣的習慣,都可以先寫下來。

如果目標太多,可以先挑選兩個或三個最想要形成的習慣。注意不要想同時建立四個以上的微習慣,因為目標太多,精力就容易分散。

對孩子來說,最好先選擇一個目標,建立單一微計劃。

定目標時,要把計劃拆分到最小,比如每天做2道數學計算題,每天寫50個字等,要讓目標足夠小,小到沒有難度,小到沒有抵抗情緒,小到無論是身體不舒服還是不在狀態,都能完成。

「最重要的是,定下來的計劃,一定要百分百完成」

第二步:挖掘每個習慣的內在價值

列好習慣清單後,就要問和孩子一起,挖掘為什麼想要實現它們。

為什麼要建立這個習慣,得出答案後,就可以認清這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這樣做,可以幫助在堅持的路上無怨無悔。

第三步:形成生活慣例,將其納入日程

兩種方式:

1.按照時間,就是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完成某個目標。比如我總是忘了喝水,要培養喝水的習慣,那我就訂好固定的時間,比如早晨7點和9點,並設定鬧鐘提醒自己。

2.按照行為。同樣是喝水,如果我制定的是,早晨起床刷牙後喝水,這就是按照行為制定習慣。

「兩種方法的效果都很好,重點是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去選擇。」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建立習慣時,我們的大腦會隨時發出疑問: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如果得不到明確的回報,我們的大腦就會堅決反對。

比如想減肥的人,需要每天運動才能減少體重,但是運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馬上能得到回報,所以很多人在運動了幾天看不到效果後就放棄了。

我們可以根據需求,給自己一些小回報,比如你喜歡看搞笑影片。那就在運動完成後,看一段搞笑影片。《微習慣》這本書裡這樣說到:

❝將行為與完全不相關的回報建立關聯,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把這個行為和回報聯絡起來。之後,大腦就不需要回報來促進行動了。❞

也就是說,一段時間後,即使你運動完不看搞笑影片了,大腦也可以很愉快地指揮我們去完成運動。

「建立回報機制的目的,在於讓自己感受到快樂。只有形成習慣時感受到快樂,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第五步:追蹤與記錄完成情況

防止遺忘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買一個巨大的日曆掛在醒目的地方,把微習慣目標寫上去,然後如實記錄每天的完成情況。

每天完成目標後在日曆上打勾。每天晚上睡覺前,檢查一下自己的目標有沒有達成。

堅持幾天後,完成習慣並打勾這樣的動作,就會成為你的一個行為鏈,你會自然地習慣這種檢查與記錄工作。堅持幾個月後,看著日曆上密密麻麻的標記,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第六步:檢驗習慣是否養成

我們生活中做的事情,有很多是未經思考的。我們會不假思索的地刷牙,會拉上外套拉鍊,會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機。

習慣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自然而然就做了,不做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一是對這個行為沒有牴觸情緒,不做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這就是《無限可能》裡提到的習慣自動化在生活中運轉的理想狀態。

11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偏食不吃飯?家長的應對法和應該避免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