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這麼說,畢竟沒有一個孩子從出生就可以做到“自律”。
或許可以說孩子的自律是家長有意思的培養出來的。
咱們經常說形成或改變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所以我們就看到幼兒園或者是學校經常搞什麼打卡,比如說刷牙打卡,閱讀打卡,跳繩打卡,計算打卡,這一系列的打卡行為,其實就是有意無意的在培養孩子們的習慣,當他喜歡天天做這件事以後,就會每天都做,無形中就有了所謂的自律。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我剛剛帶一年級的時候,一竅不通,一點經驗也沒有。有一天一個家長和我聊天說到他們兒子幼兒園,他覺得老師超級用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卡。比如,這個月評全勤寶寶,每個孩子要在幾點之前到學校簽到,只要堅持4周,就可以獲得全勤寶寶的稱號。這不就是習慣的培養麼,小孩子他本來就是自由散漫的狀態,尤其是幼兒園的小孩,但是老師用全勤寶寶或者一些其他獎勵,激勵這些孩子按時到學校,堅持一個月,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
所以,養成一個自律需要一個漫長的堅持過程。絕對不是一兩句話孩子就能變得自律的。
就像我們開始上小學,每天放學回家以後,媽媽說的最多就是,今天留什麼作業了,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就可以看動畫片。一天這樣,兩天這樣,時間長了就形成習慣,慢慢我們也就認為,放學回家以後得順序就是寫作業,看電視。如果,沒有一開始的“逼迫”,指望著孩子自己放學回來寫作業,那估計是不太可能的,他可能會玩到天荒地老。
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家長培養出來的。當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以後,也就變得自律了。比如,天天跑步15分鐘。哪天讓他停了,他會覺得少了點什麼,反而會不習慣。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堅持。
首先,制定規則一定要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比如,學跳舞。我們鄰居家孩子,現在已經上大學了,她小時候學跳舞,鋼琴,畫畫都學過,但是沒有一個超過一年的。印象最深的是彈琴,每天回家都要練習,每次練習都能聽到她哭,因為她不喜歡,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天天練習,時間一長,家長也不忍心,也就放棄了。
然後,就是家長要耐心陪孩子堅持,堅持不下去時候,也要引導。我們班有一對非常優秀的雙胞胎,特別喜歡看書。家長說,一開始也是不喜歡,堅持不住。家長一開始也發愁,後來就天天陪孩子們一起閱讀,到了閱讀的時間,家長就拿上自己看的書,和孩子們做在一起讀書。既能給孩子們做榜樣,也能陪孩子們一起堅持,在孩子們遇到問題時候,也可以及時引導,這樣幫孩子培養習慣的方式就很好。
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適當獎勵。就像幼兒園孩子堅持一個月不遲到,就可以獲得全勤寶寶,還有獎勵一樣。每一個習慣目標階段性達成的時候,可以適當給與獎勵,讓孩子嚐到甜頭,這樣孩子就會更有動力去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