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希望孩子更好地參與互動,也制訂了不少有趣的遊戲計劃,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寓教於樂”,孩子對於相關遊戲的樂趣降低了。
提醒各位家長與其費心勞神、不遺餘力地搜尋益智專案,不如針對已有的娛樂活動進行“保鮮”。而關於情商提升遊戲的生命力增值,方法也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在遊戲過程中加入“贏籌”概念。
我們可以先設定一個遊戲,比如玩紙牌;然後找來一些瓜子、花生之類的東西做籌碼,大家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持這些“籌碼”。每一輪決出勝負之後,輸家都要向勝者交籌。“贏籌”的概念表面上看非常簡單的,但如果將它引用到遊戲中,我們就會發現,它其實能夠極大地喚起孩子內心深處的求勝慾望。
有些家長煞費苦心地制訂了不少拔高孩子情商的課程,但是孩子卻在新奇過後表現得無精打采。在這種情況下,“贏籌”理念的引入其實非常重要。
也許很多家長會擔心這種教育模式會讓孩子染上賭博的惡習,在這裡,包包醬要特意提醒大家,“贏籌”概念其實是一個極為寬泛的理念,我們不應當將其簡單視作遊戲中贏得籌碼。
從理論角度來說,“贏”就是人們為自己過去的成就標識記號,以達到慰藉身心的目的。
古人取得一些成就之後,喜歡樹立石碑,將過往事蹟逐一羅列;將軍在打完勝仗之後,喜歡“勒石記功”;如此行為,其實都是“贏籌”的一種表現。
明確了上述觀點,家長針對情商訓練的娛樂性也就能加入更好的“籌碼”了在這裡,我們不妨看一看包包媽是如何讓包包醬快速交到好朋友的。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包包媽告訴包包醬:“今是你第一次和更多的小朋友起學習,聽話的好孩子會交很多好朋友。媽媽給買了一隻可以拆開的積木小白象,
你每認識一位新朋友,我就給你一塊積木。”
包包醬馬上就答應了。包包媽第一天接他回來的時候,包包醬說自己認識了5個好朋友,並且把這5個朋友的名字都說了出來。包包媽從盒子裡取出5塊小象積木交給了包包醬,然後繼續問:“他們都住在哪裡?都有什麼特徵呢?明天去幼兒園,你有沒有什麼想要帶給他們的?”
看到兒子回答不上來,包包媽趕緊說:“今天包包醬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但是一定要記住,交朋友不能只記住別人的名字,還應該看到別人的優點,所以包包醬明天只需要再認識一個小夥伴就可以了,記住了嗎?
第二天,包包醬真的就只認識了一個叫菲菲的小夥伴,因為他覺得菲菲長得很漂亮。這一次,包包媽滿意地獎勵了兒子一塊小象積木。接下來的幾天,包包醬在結識新朋友,但是包包媽卻發現,包包醬認識新夥伴之後,就很少和以前的“老朋友”來往。所以包包媽又一次提出了她的要求:“好孩子,我們認識朋友是為了和他們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你認識了很多人,但卻只知道他們的姓名和優點,而沒有靜下來向大家學習,這樣是不對的哦!你的小象馬上就要完全拼好了,所以媽媽一定要提醒你,別忘了給大家帶禮物,向他們學習好的優點哦!”
在媽媽的指導下,包包醬和過去那些好朋友又恢復了往日的親密,他還把將要拼裝完成的小白象帶到幼兒園裡和大家一起玩。這時,包包媽才把剩下的小象積木交給包包醬。
收集物品、組裝玩具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也都樂於完成一個指定的目標,這其實就是一種“贏籌心理”。而包包媽正是利用這種心理,幫助包包醬順利養成了多交朋友的好習慣。
正如前文所講,“贏籌”和“砝碼”只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能夠引起相似心理變化的事物都可以被看作“贏籌”現象。我們還可以把這種觀點再延伸一下,比如把日曆抄寫在本子上,過一天就劃掉一個;在自己的規劃表上貼滿漂亮的糖紙,完成一件就獲得一片糖紙;把古代王朝的順序都寫在紙上,在遊戲中加入“王朝更替”的概念…
以上方法都切合孩子的“贏籌”心理,尤其是0~6歲的孩子,他們容易在各類教育計劃面前顯得“三心二意”。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在教育計劃中加入一些有趣的目標元素,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