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寶媽們一定都聽過,英語學習一定要有足夠的輸入,一定要多“磨耳朵”。所以,如果每天拿著手機放英文兒歌,讓娃吃飯聽,走路聽,洗澡聽,睡夢中也聽,是不是自然而然英文就能說得像母語一樣順滑了?
如果學會一門語言這麼簡單,那麼熱衷韓劇的媽媽們,早就說得一口流利的韓語了。
那麼專家說的“磨耳朵”真的沒用嗎?
並不是磨耳朵沒用,而是磨耳朵的方式不對。很多娃的磨耳朵沒有用,是因為:
不可理解的語音輸入=無效輸入=噪音!
不可理解的語音輸入=無效輸入=噪音!
不可理解的語音輸入=無效輸入=噪音!
“磨耳朵”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語言界大牛Stephen D. Krashen教授說過:“只有當我們理解資訊所傳達的意思時,我們才能習得語言。”("We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 when we understand messages.”)
到底怎樣讓聽兒歌變成“可理解的輸入”,讓孩子科學有效磨耳朵呢?一起來看牛娃爸媽和專業老師們都是怎麼做的吧:
01
肢體動作TPR
兒歌不要只唱出來,更要跳出來,演出來。英語教學中大名鼎鼎的TPR教學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就特別適合幫助低齡孩子理解英語。TPR是指透過身體語言將單詞、句子等表達出來,讓孩子不用母語翻譯就能夠理解語言,養成英文思維。讓孩子跟著兒歌一起唱唱跳跳,符合兒童好動的天性,讓英文學習變得好玩有趣。同時肢體動作的配合還能加深孩子對單詞的記憶。
例如兒歌《Head and Shoulders》就可以用TPR來讓孩子學習身體部位。每唱到一個部位,爸爸媽媽就可以帶著孩子用雙手指著這個部位,例如:head(頭),shoulders(肩膀),knees(膝蓋),toes(腳趾)。接著分別指向五官,eyes(眼睛)and ears(耳朵)and mouth(嘴巴)and nose(鼻子)。一首兒歌,能教孩子學會8個身體部位的單詞。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 toes.
頭,肩膀,膝蓋和腳趾。膝蓋和腳趾。
02
適當中文解釋
是不是很意不意外?孩子們剛剛開始聽英文兒歌,看英文動畫片的時候,總會有些用TPR也沒有辦法解釋清楚的部分。爸爸媽媽加入一些中文的講解是沒有問題的。啟蒙初期,最重要的是保證“可理解輸入”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03
多場景應用
一個單詞,要在多個場景中出現,才能真正被孩子記住。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找同主題的兒歌或者繪本,來加深孩子的記憶。例如孩子聽了《Head and shoulders》,那麼可以帶孩子閱讀Eric Carle爺爺的《From Head to Toe》。
在生活中有相應的場景,爸爸媽媽也可以用兒歌和孩子互動起來,例如和孩子乘公交車,就可以唱《The Wheels on the Bus》;睡覺前可以唱《Good Night Song》;看到夜晚的星星,可以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讓英文兒歌完美融入生活。
04
親子游戲
孩子們沒有不愛遊戲的,如果喜歡的兒歌能變成有趣的遊戲,例如《Head and Shoulders》這首兒歌,我們可以和孩子玩什麼遊戲呢?
單詞閃卡
爸爸媽媽說一個單詞,讓孩子找出響應的閃卡。比如爸爸媽媽說“head(頭)”,孩子就要快速找到響應的卡片。遊戲還可以加大難度,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快速閃過一張卡片,讓孩子快速反應說出響應的單詞。這個遊戲除了可以加深孩子對單詞的記憶,還能很好地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反應能力。
你演我猜
爸爸媽媽指著自己的一個部位,讓孩子說出單詞。例如爸爸媽媽指著眼睛,孩子就要大聲說出“eyes”。
你說我指
為孩子提前準備一個手指小道具。爸爸媽媽說:“Where are toes?”,孩子用小手指快速指到響應的部位。還可以加大難度,讓孩子找不同人的身體部位。例如:“Where are your shoulders?”,"Where are daddy's knees?","Where is Teddy bear's head?"。
Make a Face
孩子們都喜歡塗塗畫畫。爸爸媽媽可以列印或畫出一個空白的臉,讓孩子往上畫或者往上貼五官。比如爸爸媽媽說“Draw a nose!”,孩子就要為臉畫上鼻子。如果想讓遊戲變得更好玩,這張臉的設定可以是爸爸媽媽,可以是家裡的小狗,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孩子一定會畫得不亦樂乎。
總結一下
“磨耳朵”要想有用,必須保證“可理解的輸入”。
沒有這個前提,耳朵磨爛都是無效輸入。白白浪費孩子時間和手機電量。
如何科學高效聽兒歌?
肢體動作TPR
適當中文解釋
多場景應用,高頻復現
親子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