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姐姐弟弟都放假在家,除了工作,我的時間好像幾乎都在陪他倆耶。畢竟,前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正好趁此機會好好補償一下姐弟倆。

說真的,與兩個神獸鬥智鬥勇的時光,夠酸爽,但我卻很享受。哈哈,這種一邊崩潰一邊幸福的感覺,相信只有老母親們才能夠體會。

對了,最近我還刷到了一個TED演講,覺得很不錯。那是中國臺灣兒童文學家郝廣才關於育兒的演講影片,我看完之後特別有共鳴,在這裡想分享給大家。

01

你以為的教育,往往正在阻止孩子飛翔

翅膀的大小,決定孩子的高低。

這是郝廣才老師演講的題目,在我看來也是養育的智慧所在。

演講由兩個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引入。它們都源自於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細節,但父母不同的處理方式,導致了最終的結局大相徑庭。

郝廣才講的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孩子爭搶玩具的。飯店裡,兩個小男孩因為一輛小汽車而大吵大鬧,媽媽於是跟那個大一點的男孩說:“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給他就沒事了啊!”

男孩還想爭辯,可這位媽媽卻非常堅持:“因為你比較大,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

這番話,讓這個孩子瞬間就崩潰了:“我永遠都不可能比弟弟小,那我豈不是這輩子都必須得讓著他了……”

媽媽不耐煩了,直接用上了恐嚇手段:“你再不把汽車給你弟弟,我就叫老闆娘來把你做成人肉包子!”

男孩嚇得乖乖照做,事情看似是解決了。可是,這麼做真的合適嗎?郝廣才一針見血地提出了問題所在——

這種做法,不是“教育”,而是“教訓”!

不是嗎?面對親子矛盾,這位媽媽是用強勢與權威逼迫孩子屈服的。然而,這樣儘管能讓小男孩聽話,卻也扼殺了他敢於質疑與思辨的勇氣、以及恰當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無異於在孩子有機會騰飛的時候,大人卻因為嫌麻煩而牢牢綁住了他們的翅膀。看似省心省事,其實後患無窮。

因為長此以往,翅膀的功能一再削弱,我們的孩子就真的再也不會飛翔了!到那時,他們只會逆來順受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個獨立而強大的人。

唉,這將是多麼得不償失呀……

02

孩子能飛多高,取決於他們的翅膀有多壯大

郝廣才老師的第二個故事,暖心而美好,讓我看到了好的教育能讓一個孩子迸發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小女孩Katherine。她5歲那年,某天無意中看了一部關於非洲的紀錄片,裡面提到在非洲,“每30秒,就會有一個小朋友去世”。

於是,Katherine坐在沙發上開始數數:“1、2、3……”當她數到30時,忍不住渾身顫抖,然後傷心地告訴媽媽:“非洲又死掉了一個小朋友!”

如果換作是你,聽到自己的孩子這麼說,會是什麼反應呢?是一笑了之、不以為然、還是嗤之以鼻?

Katherine的媽媽選擇了用心聆聽、認真和女兒探討這個問題:

“為什麼非洲會有那麼多小朋友死去?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

透過上網查閱資料,媽媽引導著Katherine最終找到了答案:原來,非洲蚊子非常多,會傳播瘧疾。可那裡因為貧窮,很多家庭買不起蚊帳,所以被蚊子叮咬的孩子特別多,從而導致瘧疾肆虐,奪去了無數年幼的生命。

到這裡,其實已經是一次很棒很成功的教育。但Katherine的經歷明顯還要精彩太多太多!總結概括一下:

後來,她買了一頂蚊帳,透過“Nothing But Nets”(只要蚊帳協會)這個公益組織成功捐贈給了非洲的小朋友;

再後來,她透過義賣籌齊了購買10頂蚊帳的錢,再次捐給了“蚊帳協會”,由此還獲得了該協會特別定製的榮譽證書,成為了“蚊帳大使”。

深受鼓舞的Katherine還想幫助更多的非洲孩子。可哪裡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呢?在媽媽的鼓勵下,她嘗試著給比爾蓋茨寫去了一封信:

“親愛的比爾·蓋茨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死掉,他們需要錢。可是,大家說錢在您那裡……”

沒想到,比爾蓋茨得知此事後,真的為“只要蚊帳”協會捐了300萬美元!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非洲的蚊帳覆蓋率從起初的2%提高到53%,瘧疾死亡率也從每30秒延緩到了每2分鐘。正因為善良的Katherine,超百萬非洲兒童擺脫了瘧疾的傷害。

誰能想到,蝴蝶效應的魔力居然有那麼大?一個孩子心裡的一丁點小火苗,正好被父母發現了、呵護了,從而得以熊熊燃燒,創造出了無限驚喜。

可是,為什麼Katherine能那麼了不起呢?因為她善良、富有同理心嗎?這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真正的關鍵,在我看來卻是她父母因勢利導的教育。

正如郝廣才所說:“像Katherine這樣的小朋友,是因為她很天真,不知道世界有多困難嗎?才會去做這樣的大事嗎?不是,是她的媽媽在幫她,是媽媽讓她的翅膀變大!”

聰明的父母會保護好孩子的翅膀,並不遺餘力地幫助它壯大。因為,這雙翅膀一旦用力扇動,甚至可以改變世界哦。

03

我們該如何保護好孩子的翅膀?

郝廣才老師的這個演講,帶給我的啟示有很多。它讓我有機會觀照內心,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

說真的,看著姐姐和弟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進步成長,我也深感為人父母帶給子女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從行為習慣的養成,到興趣愛好的培養,再到良好品性與能力的獲得,都需要家長的引導。我總會想,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好孩子的翅膀,幫助他們最好的發揮潛能、從而有機會真正騰飛呢?

就拿演講開頭那兩個小男孩搶玩具的例子來說。其實,這是很多二胎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況。

表面上看,孩子爭奪的是玩具的使用權,但你知道嗎,這種行為的背後,他們還在爭奪爸爸媽媽的關注,在意大人更愛誰。

如果家長每次都用“大讓小”的處理方式來解決,那對大寶來說並不公平,也會傷害到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久而久之,大寶會心生怨念:“都怪弟弟(妹妹),不然的話爸爸媽媽會一直愛我!”而二寶則會更加有恃無恐,變得愈發任性、自私。這樣都不利於手足情的發展哦。

在我家,兩個寶貝同樣難免會發生矛盾與爭執。每當這時候,我從來不會對姐姐說“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之類的話。相反的,我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這個過程,孩子將學會如何協商溝通、如何交換分享、如何拒絕與接受……只有把處理衝突的權利還給孩子,他們才能獲得成長。

再告訴大家一個小套路——記得多在二寶面前起勁兒誇大寶。比如,可以這樣說:

“你姐姐(哥哥)很棒,你要多向她(他)學習喲!”

如此一來,二寶會對大寶產生崇拜之情,而大寶受到表揚,也會更加樂意做好榜樣,對弟弟(妹妹)更友好哦。

哈哈,別問我怎麼知道!都是自己親自摸索出來的經驗之談,效果誰試誰知道。

可以說,養育路上的學問真的太多了,引導孩子也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每個孩子的個性與脾氣都不同,具體遇到的狀況也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就需要考驗爸媽的智慧啦。

04

成功養育的萬能公式,到底是什麼?

我始終認為,儘管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養法,但教育的底層邏輯是一致的,都應該是基於愛與尊重。

演講中,郝廣才作為繪本教父,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給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育兒建議: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多對他們說“有結構的話”。

具體來講,就是少對孩子發號施令,而是多用有結構、有意義的語言與他們交流。說白了,就是跟娃多聊天。而這個結論,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2018年8月,著名科學雜誌《Psychological Science》就曾發表權威科研論文,證實了父母會聊天對孩子的影響。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經研究發現,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或全腦課程,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方式。

原來,孩子與父母每天聊天的頻率越高,大腦皮層就越發活躍,他們在語言、語法、理解力等測試中的得分也越高。

而這與家庭經濟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卻沒有太大的關聯。

由此可見,會聊天正是成功養育的秘密武器。它不僅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認知發展,讓娃更聰明;而且也體現了親子之間的平等與自由。

所以,多對孩子說有結構的話吧,就像大人一樣與寶貝平等有愛地交流,把世間一切美好而未知的事物掰開了、揉碎了,重組成孩子最能接受的形式,一點一點灌輸給他們。

由此,星辰大海得以在孩子面前展現,他們會擁有更廣闊的眼界和更高遠的格局。而這一切,終將變成孩子飛翔的力量。

05

美國教育家SusanStiffelman在其著作《陪伴式成長》一書中指出:父母應該做“船長型家長”,對孩子充滿關愛、態度明確;關鍵時刻提供建設性意見,為孩子自信冷靜地負責。

不能同意更多。任何時候,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引導者和教導者,父母對孩子起著絕對的教育作用。

所以,別再低估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力啦!就像郝廣才老師所說的:“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另一個老師,不要想我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而是成為孩子的教練,發現孩子的潛力,讓他把專長髮揮到最大。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把握住養育的真諦,努力成為更好的父母吧。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童的江湖,你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