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院子裡看到一對母女,孩子估計遇到什麼事情不開心了,兩母女說著話,不一會孩子眼淚就出來了,大概4,5歲的女孩想要大哭,媽媽指著孩子說:“不許哭,哭了就罰你一個人在這不帶你去了”。頓時孩子睜大眼睛委屈地看著媽媽,不敢發出聲音,憋著氣,打著嗝。我當時就立刻想起了上週在電梯裡,我進去的時候,媽媽站在一邊,一個小男孩蹲著在角落裡,低著頭也不吭聲,媽媽板著臉,瞪著眼睛看著孩子,感覺氣哄哄的。看到有人進了電梯,就對孩子說:“還不讓讓,堵著別人了”。
其實孩子受了委屈或者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哭鬧都是正常的,開心了笑,不開心了哭甚至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有情緒應該及時的表達出來,如果不引導甚至阻止情緒發洩,長期以往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不敢隨意的悲傷,不敢隨意的發洩情緒,長期不會不敢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就很容易出現各種的問題,比如害怕與別人接觸,怕別人生氣,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情,太過順從別人,性格變得內向,缺乏安全感。
允許孩子表達情緒,就要引導孩子識別並且表達自己的感受。
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可以透過繪本、故事等,在給孩子講述的時候透過裡面的人物故事告訴孩子,當我開心的時候,可以......當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受了委屈的時候,可以......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試圖引導他,遇到事情的時候向對方描述自己的感受“對於**事情,我很生氣,我不喜歡你處理的方式”,也可以告訴孩子,感到傷心的時候,找信任的人傾述,憤怒的時候可以去運動或者塗鴉畫出自己的心情,或者用歌唱表達心情。
家長儘量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避免孩子悶在心裡,引導孩子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