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Matt,提倡體驗式家庭教育,倡導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父母的付出換不來孩子的愛
為什麼父母付出所有,孩子依舊不懂感恩,是愛錯了還是孩子錯了
作為家長,當你為了孩子付出一切後,換來的卻是白眼狼和嫌棄,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01、生活中的現實比劇情更扎心在很多電影、電視劇都這樣的片段,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勞累了一輩就是為了能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
孩子在外上學,只要是打電話目的就是為了要錢,可孩子從來沒有想過,父母是靠什麼去掙錢,最後父親累到吐血,孩子也沒有產生過一絲歉意。
這些劇情都在表現一個現實就是,那些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父母,最終換來的是女兒的嫌棄、兒子的不孝。
曾經在豆瓣上看到過一個小組,居然起了一個叫“父母皆禍害”的名字,後來被一家出版社看到,找到了小組裡的成員,採訪後還出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父母皆禍害?》,唯一的區別是,加了一個問號。
書裡的描寫的事既真實又現實,有抱怨父母沒錢太窮的,給不了自己想的奢侈生活,有覺得爸媽無權勢,不能幫自己進上層社會的,他們的父母一定想不到,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會這麼痛恨自己。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當父母不能再滿足孩子的要求時,曾經的好兒子、好閨女都一個個變了臉。
就當母親心滿意足的時候,一切都悄然發生了變化,女兒走後,電話從一天一個到一個週一個,然後一個月一個,最後變成了不定期,錢雖然沒有多要,但母親感覺女兒離自己越來越遠了,拿起電話,對面更多的是沉默。
女兒在國外結婚成家,生了一個女兒,因為兩人工作太忙,就讓母親賣了國內唯一的房子去國外照顧外孫女,母親為了能女兒在一起,意然賣掉房子去了美國。
可到了那邊之後,才發現,女兒需要的不是母親,而是一個廉價的保姆。可又能怎麼樣呢?國內已經回不去了,在國外除了每天接送外孫女,給一家人做飯外,自己連一點話語權都沒有,看到的只是女兒的冷淡。
母親很痛心,她不知道為什麼女兒變了,是自己沒有教好,還是國外改變她。
父母奉獻著無私的愛,可在孩子心中,卻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這到底是父母愛錯了,還是孩子變壞了?
這樣的愛,背後是那麼地悲哀。
03、只有父母改變,孩子才能優秀中國式家庭的結構依然還是4:2:1,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結構沒變,但可以改變愛的方式。培養一個能夠懂得感恩的孩子很難嗎?的確難,因為有太多的家長可能還是做不到這三點。
第一,別再溺愛了。教育家盧梭說過,讓孩子成為最不幸的人,那就對他百依百順。溺愛說一千道一萬,講太多太多的案例,可家長們就是要用自己的愛培養出一個任性、自私、霸道的孩子,到最後,這又能怪誰呢?
第二,讓孩子受點苦,沒事。現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吃苦,對有些孩子來講可能學習就叫苦,那是因為,家長儘可能地把本該孩子做的事都做了,其實,讓孩子自己受點苦反而能讓他們懂得成果的珍貴。
愛的悲哀是因為,家長的愛太過濃密,甚至密不透風,讓孩子失去了學會感恩的機會,錯誤的付出,無法換來感恩的孩子,所以,如果你是父母,那就別讓自己愛的背後是那麼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