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孩子居然會說狠話,是我教育有問題嗎?週末聚餐,同一個學校的林老師帶兒子果果一起參加,正當大家說說笑笑的時候,坐在角落位置的突然傳來果果的尖叫:"憑什麼不讓我喝可樂,我討厭媽媽,媽媽快去死。"
林老師當時並沒有說話,只是禮貌性提前道別,將孩子塞進車裡之後,臉色也下來了,她扭頭對著果果說:"教過你多少次,不許這樣說話,是誰教你這麼不禮貌的!"
果果一見媽媽生氣了,害怕的哇哇大哭。
事後,林老師嘆息,自己是幼師出身,原本該有最好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式,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可不知道什麼原因,最近的果果居然偏道而行,居然開始說一些狠話和髒話,這讓林老師很挫敗,覺得是自己教育出了問題。
其實並不是。
果果長大了,或者說每個小孩長大後,都會有這樣一段過程,只是或輕或淺罷了。
他們開始有了更深刻的自我認識,希望自己可以能夠做好事情,並別打人接受,這就是所謂的掌控。
掌控一詞,並不是大人才擁有,其實從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開始形成。
但他們因為能力不足,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想掌控的同時,又有了害怕的心裡,所以同時失去了安全感。
那麼他們要怎樣表達或發掘自身的強大力量呢?比如試圖通過話語來反抗,或者採取一些在他們看來更極端的行動。
當一個孩子充滿活力,樂觀向上的時候,他們的生命力的顏色是紅色,可當他們出現憤怒,反抗,開始破壞傾向的時候,那個時候黑色是他們生命力的顏色。
2
媽媽我需要你孩子做出一些鬧心的舉動,是有原因的。
在芒果臺的一檔關於媽媽的綜藝裡,馬雅舒4歲的女兒,活像一個叛逆者。
馬雅舒想買蘋果,她就非要麵包。明明是她先推到了弟弟,在媽媽問的時候卻說是弟弟先推了她。不給她買冰淇淋,她就躺在地上哭鬧。甚至還會上去打媽媽……
這時的媽媽不要灰心,不是你的教育出了問題,而是那個時候的孩子,從她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舉動,都解釋出了她想要表達的意思:你來幫我一下。
她們不懂用什麼的舉動,怎麼去說,來告訴你她的感受。
你買蘋果,她只能用她要買麵包來告訴你,她不同意。
她說弟弟推倒了她,是想告訴你,她不開心媽媽把太多關注力在弟弟身上。
不買冰淇淋,她只能用打滾的方式來告訴你,她不喜歡沒有冰淇淋。
那些狠話與進攻,是她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3
語言的力量在幼兒園有個小朋友經常會其他孩子說"我討厭你",剛開始所有人都以為是兩個有了矛盾,仔細觀察和詢問下之後,才知道那個小朋友只是想在她說出"我討厭你"時,看其他小朋友難過或者蒙了的表情。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喜歡用一些比較有力度的詞彙,比如"屎尿屁,死,滾,殺,打"。
因為這些詞彙在說出來時,對方的情緒反應會比較大。
孩子說這些話語代表著它們對語言有比較深刻的反應,他們會不斷重複運用,以此來試圖壯大自身的力量,並且觀察別人的反應,試圖引起別人注意或實現自己的目的。
這時的家長不用太害怕,這並不是孩子學壞了,耶魯大學的以為博士說過,一兩句狠話和髒話,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特別含義,這時語言學習的一個階段,大人只要耐心引導就好了。
當馬雅舒的女兒講弟弟推倒的時候,她並不是有多討厭弟弟。而是她潛意識裡覺得有了弟弟,媽媽沒有以前那麼疼我了。
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莫名做出一些極端反應和錯誤事件,實際上只能為了能吸引更多來自父母的注意。畢竟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是希望自己在父母心裡佔據最為重要地位。當它們失去了父母那邊本該有的注意力,就會惶惶不安,不知所措。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偶爾你會發現小孩子突然有一天把"見鬼"、"臭狗熊"、"去死"掛在嘴邊,這些臺詞其實是動畫片熊大熊二個光頭強的口頭語。
孩子的模仿能是超級強大的,這種模仿孩子與生自帶的觀察能力。有時你會發現在大人聊天時,一邊的孩子默默坐在一邊,你看著他是在玩玩具,其實那個時候他已經在不動聲色的觀察,並默默把一些詞句記下來,也許並不懂的其中的意思,但不妨礙他們去複製大人的話語。
剛才是他們去複製的物件僅來於家人,漸漸的他們上學了,複製物件又開拓到其他小朋友那裡,而那些小朋友也有複製的範圍。
所以,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和範圍是n+方式遞增的,但他們還沒有辨別的能力,並不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錯的。
所以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孩子經常會"語出驚人"讓家長尷尬萬分。
面對這種尷尬又該如何解決呢?
4
引導情緒首先,作為家長不要因面子問題,覺得下不來臺,第一時間趕緊去訓斥孩子。這會讓孩子更加無助和恐慌,場面也可能會失控。
家長試著用平常心去對待,從容一點,讓自己的情緒看上去並沒有因為孩子的髒話而起伏波動,然後視若平常的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要表現自己,大人越是去制止訓斥,反而會引發他們的叛逆心。
這時,如果大人表現的很平靜,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好像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那些話有所改變,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很快他們就會覺得沒意思。
其實,也有這樣一類孩子,就是喜歡在你忙,或者在你和閨蜜聚會,聊的很投入的時候,在你身邊不停晃過來晃過去。一會說要喝水,一會說要吃東西,一會又故意用跟高的聲音唱歌……
這些行為就是為了讓正在忙碌的大人暫停下來,那個時候表示,她需要你,需要你關心她。
如果你把她抱起來,親一親,對她說:"寶貝,你是想媽媽了是嗎,媽媽剛好也在想你呢。"
然後,你會發現,抱一抱,親一親之後,她自己又跑回房間做回了安靜的小孩。
所以,當你感覺到孩子的情緒波動的時候,要知道怎樣能夠適當引導孩子去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孩子得到了喧囂,也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內心。這樣可以有效情緒孩子心中的負面力量,重新迴歸正常的心境。
最後,當孩子度過了說髒話說狠話的階段,如果還是保持了這個習慣,這時,就必須堅持大人該有的態度和立場,堅定地讓他明白,這種話不能亂說,這種行為也不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