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帶二寶去小區廣場玩,遠遠的,她的好朋友小宇就熱情地跟她打招呼。

我看了看,就他自己,他媽媽不在。

我問他,你媽媽呢?

小宇說,媽媽在家生氣呢。

為什麼生氣呢?我很好奇。

小宇沒說話,拉著二寶去另一邊玩了。

大約半小時後,小宇媽媽下樓了,我問她怎麼了。她嘆了一口氣說,還不是因為作業。

寒假裡,她和小宇約定,每天要寫一點作業,小宇答應了。

但真實的情況是,每次一提作業,小宇就頭大,不是這事就是那事,母子二人為此鬧得很不愉快。

媽媽上午自己在廚房收拾,讓小宇和姐姐一起寫作業,這樣,中午吃了飯就可以下樓玩了。

可是,差不多一上午,因為沒有媽媽在一邊陪伴,小宇放飛自我了,玩了半天,作業一點也沒有寫。

媽媽忍不住說了小宇幾句,想不到小宇也生氣了,踢凳子、扔課本,媽媽更生氣了,下樓去買了點菜,讓自己冷靜了會兒。

下午,媽媽還沒消氣,就讓小宇自己下樓玩了。

媽媽說,我這個兒子,只要不提作業,玩得特別好,一提作業,他就頭大了。

1、父母不恰當的管教會讓孩子出現“超限效應”

其實,像小宇這樣一提作業就頭大的孩子並不在少數。

孩子進入小學後,會明顯感覺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不僅僅來自學習方面,以及和同學間的競爭,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不恰當的管教方式,使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是刺激過多、過強或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這個效應源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參加的一次募捐活動。

當時,馬克·吐溫聽牧師在捐贈現場演講,牧師滔滔不絕的演講,讓他越來越不耐煩。最初他打算多捐些錢,再到不想捐錢,最後反而從捐款箱中拿走了一些錢。

這就是馬克·吐溫產生超限效應的經過和結果。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比如小宇媽媽,當孩子因為不想寫作業時,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小宇。

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則會換來媽媽一次又一次的批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可能會使孩子出現超限效應,引發孩子對學習和作業的厭惡呢?

第一,父母的過分嘮叨

像小宇媽媽,進入一年級後,小宇在學習方面的遲鈍讓她心急。

比如,老師留了寫字的作業,三個生字,每個字寫兩行(一行六個字這樣),小宇能寫兩個小時。

擦了寫、寫了擦,上廁所、喝水,小動作不斷,媽媽急得沒辦法。

再說數學,小宇寫作業時,很多時候是茫然的,說他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

媽媽於是每天陪他寫作業時,再拿出課本給他講一遍。

小宇在學習上的吃力,讓媽媽很是焦慮。

於是,每天提醒小宇寫作業,就成了媽媽的日常。

“該寫作業了”、“寫完作業再玩”、“快十點了還沒寫完作業”,三句話不離“作業”二字,別說小宇煩,家裡的姐姐和爸爸也覺得媽媽嘮叨了。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對嘮叨有個形象的比喻。

“從一大堆沙子上抓走一把,不影響沙堆大小;抓去兩把,也不影響;抓去三把,還看不出什麼變化……一把一把抓下去,大沙堆一定會變成小沙堆,巨大的反差形成得那樣悄無聲息。嘮叨也是這樣,說一句沒事,說兩句也沒事,天天說似乎也沒什麼,但傷害早已經悄悄發生。”

第二,父母過度批評孩子

成年人被批評時尚且心情低落,會產生自我懷疑,小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的每一次批評,孩子都需要花一段時間去處理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當父母一遍又一遍地批評孩子、指責孩子時,孩子的心情也由最初的內疚不安,到不耐煩到最後反感,甚至還會出現和家長對著幹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2、如何避免超限效應呢?

讓孩子遠離超限效應,關鍵在於度的把握。過度會使孩子產生超限效應,不及又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恰到好處,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如何把握這個度呢?這就需要父母一方面要減少嘮叨,另一方面也要少批評孩子,否則,就會讓孩子受到超限效應的影響,不愛寫作業,產生厭煩心理。

第一,減少嘮叨

父母希望孩子愛學習,成績優秀,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若每天跟在孩子後面叮囑孩子寫作業,孩子自然也會厭煩。

父母請管住自己的嘴,儘量少催促孩子。

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時間,到時間了孩子就要去寫作業。若時間到了孩子還不動,簡單提醒即可。

孩子對作業是有敬畏情結的,要相信孩子。

第二,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

孩子犯錯,不是批評得越多,孩子就越能改正。相反,批評一次就夠了,不要重複批評。

孩子一旦受到批評,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當他受到重複批評時,他心裡會嘀咕:“怎麼老是這樣說我?”孩子會自我懷疑,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評孩子,也最好換個說法、換個角度。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父母揪住不放。

這樣也能降低孩子的厭煩、逆反心理。

教育孩子改正錯誤或不良行為時,父母可以換種方式和孩子交流。通往羅馬的路不只一條,家長們要學會變通。

3、寫在最後

我們80後這一代父母,小時候基本不用父母陪著寫作業,更不會因為作業把家裡整得雞飛狗跳,讓父母懷疑人生。

可現在,陪孩子寫作業,卻成了我們的痛。

而孩子們,何嘗不是處在被作業支配的陰影中呢?

在學校裡要寫作業,要被老師評價,要和同學競爭;回到家裡,要被父母嘮叨“快去寫作業”,被批評“作業怎麼寫成這樣”。

求學路上,作業是孩子們繞不過去的。既然如此,就請父母們少一些嘮叨,少一些批評,讓孩子遠離超限效應,安靜地寫作業吧。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