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新的一年,每個人都年長一歲。對於孩子而言,真正的長大意味不再被大人視作小孩子,他們渴望從成年人那裡得到相對平等的對待……儘管我們常常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採取“平視”的視角,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要“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要像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但實踐中,究竟該如何貫徹這樣的教育理念?

猶憶起,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高階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原總編輯,著名的“知心姐姐”在一篇文章寫道: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透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分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悲傷,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卻往往只愛聽“好訊息”,不愛聽“壞訊息”。長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覺得什麼事情對父母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將壞心情埋在心裡。久而久之,消極情緒找不到發洩和消化的渠道,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突然爆發,變成一種對抗情緒,以致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損害。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讓我們每天留出“一分鐘”的時間傾聽孩子的耳語,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尊重和引導,幫助孩子成長!

不要以為孩子小,要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他;不要以為孩子大,要像保護嬰兒一樣保護他。

父母為什麼不能和孩子做好朋友?是父母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差異拉大了。父母總認為:我們吃的鹽比你的飯還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誇大這種差異,就和孩子產生了距離。其實成人只不過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只不過是縮小一點的大人。父母最多隻比孩子大二三十歲,又有多少區別呢?本質是相通的。我們一旦把自己太當大人,把孩子太當孩子,和孩子就不夠朋友了。既不要孩子仰視大人,父母也不要俯視孩子,家長和孩子之間要平視。生命之間能溝通了,教育就活了。

陶行知的《小孩之歌》也說明了這個道理:“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不要總是父母說,孩子聽,不要總以為“孩子還小,他還不懂”。其實,從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樂。每天一分鐘,換一個角度,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一下他們的呼聲。這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用心傾聽,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都懂!家長朋友們,請你們坐下來,靜靜地聽孩子說吧!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學習?有什麼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