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家好,我是小英老師,也是一位寶媽。

學習初等教育專業7年,精通兒童心理學,對小朋友喜愛有加,讓我在9年的小學生看護班主任及幼師工作中,獲得孩子的喜愛和家長的好評。

女兒現在讀小學一年級,是我親自帶大的。她自信、獨立、樂於助人、熱愛勞動,喜歡閱讀,表達能力強,是全家人的驕傲。

昨天說到孩子的行為是可以被幹預的,關鍵在於方法。

來看看在興趣培養方面,不同的交流方式,效果有何不同?

孩子正在彈鋼琴,心情愉悅,琴彈得流暢,琴聲優美,這時我們給予及時的讚美表揚:“孩子,你彈得這麼好,樂聲美妙,真是一種享受!”

這時他得到了正向強化,就會更願意繼續練習,甚至樂此不疲,久而久之就會讓興趣更濃烈。

可如果此時你沒見好就收,而繼續說:“既然你彈這麼好就考級吧!”孩子立刻興趣全無。

他會覺得自己彈得好,沒有獎勵,反而要更加艱苦的訓練,頂著考級的壓力,這更像是一種懲罰,她繼續練琴的行為就會被弱化。

可見,習慣的養成是可干預的,但要在興趣和動機上進行培養,當行為出現重複,動機足夠強烈,興趣就被激發。

如果,我們就是一心想讓孩子考級,那就應該早做準備,多花心思培養動機。

在正式練琴之前,多領孩子去學琴的地方,讓他感受到鋼琴曲的美妙、鋼琴的神秘美好,時常積累動機。當孩子想自己嘗試時,告訴他想達到這樣的程度,可能得承受艱苦的練習,還得考級。

這樣,孩子接受程度較高。

當然,在每一次練習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應及時地給予誇獎,多激勵孩子。

他的重複行為越多,興趣就越容易被激發出來。

關鍵之處就是,興趣是激發出來的,而不是被強硬地要求出來的。

不如退一步想一想,如果換作是我們,更願意接受哪一種做法呢?

拜~

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一個新手媽媽給娃做早教的真實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