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們是否遇到過以下這些情況呢?

沒穿衣服的小孩就找媽媽

小孩要點心,就找媽媽

小孩搭積木倒了,還是找媽媽…...

總而言之,只要出現問題解決不了就可以找媽媽來解決,而孩子自己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喊媽媽。

如今的小孩一般都是在缺乏困難的環境中成長,物質方面不用擔心,精神方面的困難也總靠“喊媽媽”來解決。這些孩子長大後是否能夠有抵抗挫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於孩子的事,讓他自己去解決,如果父母過分的照顧,反而會讓孩子喪失自信。這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獨立的人格,更談不上出類拔萃。

事實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甚至在成長過程中都是相通的。孩童時代可以解決小問題,長大了也可以解決大問題。

沒人生來就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從小要有足夠多的機會練習和鍛鍊,懂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才能養成自己主動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成為一個自信、自主的人。

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呢?

這就要求父母減少對孩子問題的干預,學會放手、觀察,激發孩子想要獨立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這是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基礎。

願意自己做事,喜歡自己做事,並且享受自己做事,也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一、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

為孩子提供一個方便的自我照顧環境,不僅可以鍛鍊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

對低齡兒童來說,自我照顧是生活中最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孩子方便地照顧自己。例如,吃飯的桌椅要能自己上下;書架上的書,玩具櫃中的玩具要能自己拿到;想喝水就可以自己喝,不必向大人求助。

成年人應該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嘗試,體驗,讓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大膽地冒險,探索。

二、大人把思考的過程講出來

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小孩多得多,只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是默默地做著,沒有讓小孩察覺。

三、自己動手做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的知識獲取更多地來自經驗。可以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加他的經驗。許多事只是孩子不習慣,不是不能獨立解決。

例如:孩子想要自己洗手,但父母卻擔心孩子洗不乾淨就替洗,那絕對不行。小孩喜歡自己去洗手,那就讓他去,也許洗手會讓他有一種成就感,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

4.適當示弱

成年人並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個完美的角色,努力把一切都到極致。反之,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這件事我也不會,不過,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完成。

倘若最終仍然無法解決,那麼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到底還有哪些方面出現了舒緩或者沒有考慮到,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結果。

五、提出多種解決方案

小孩能解決一般的問題這種現象是很好的,說明他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就此滿足,而應該在孩子受到表揚和鼓勵後再問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如果一個孩子知道一件事還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當他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後他就會去思考哪種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六、讓孩子自己當主人

量體裁衣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尊重孩子的意見。

例如:衣服放在矮一點的地方,讓他自己去拿。

另外,涉及到大人或家庭成員的問題時,也可適當諮詢孩子的意見。要讓他們明白,在解決問題這類事上,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會遇到困難,同樣需要要想辦法去解決。

12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追奶成功,實現純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