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蘇霍姆林斯基論家庭教育》一書中寫道:

對兒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響的第一個方面是家庭,而家庭裡首先是母親。

孩子從一出生,母親就與他有親密的接觸,孩子在最初的觸控記憶和聲音記憶都來自母親,母親是與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靠得最近的人。

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多的是母親,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最多。一般來說,一個熱情的孩子往往有一位溫柔慈愛的母親;一個有修養的母親養育出有修養的孩子;一個性格古怪的孩子往往母親的性格也比較古怪。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好的或者壞的教育,都將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

01給予孩子尊重,讓孩子更自信

英國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說:

當孩子是在一種理解、尊重、鼓勵的家庭氛圍中,會對父母的信任感倍增,也會讓他的學習成長更有動力。

反之,一些媽媽看不慣孩子寫作業、練字時的拖拉、卷面潦草,和孩子的關係劍拔弩張。要麼糾正她的筆劃,要麼呵斥她筆跡端正,甚至搞不懂如此簡單的題孩子竟然不會做。

孩子在媽媽的威懾下,哭哭啼啼完成了作業,但每次重蹈覆轍。有些錯誤反覆糾正,也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實,越是妄圖控制孩子,孩子的表現越是背道而馳。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意見,不去傾聽弱小的聲音,內心維護著一個口令:“我是對的,你是小孩就得聽我的。”殊不知,這種家長制的作風壓抑了孩子的心理發展,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

尊重,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尊嚴感,而有了尊嚴感的孩子,會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因而對人對事,會充滿自信。

在學習和生活中,母親要經常考慮孩子的想法和意願。遇事和孩子多商量、溝通,比如可以對孩子說“這件事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 “孩子,這件事情有點不好辦,這是個咱們商量一下看怎麼解決好”。

母親遇事與孩子多商量,不僅能使家庭關係變得和諧。而且,在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尊重後,會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以後遇到事情後,也會用商量的方式去對待父母和他人,從而學會民主和平等、尊重。

02 給予孩子寬容&更多的成長空間

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寬容、耐心的,不應該專橫和咄咄逼人,應該讓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作為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不要過於強勢,對孩子要求太苛刻,這樣才會給孩子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母親要明白:孩子是在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得到成長的。

因此,母親既要接納孩子的缺點,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應該以一種寬容的心態來審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要寬容地接納孩子的任何行為。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養育一個自強自立的優秀的孩子,不在於你對他有什麼期望,而在於全然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03 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

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在生活中,很多母親出於心疼孩子的心理,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不讓孩子動手做事。

有的母親認為自己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孩子操心,母親都安排的好好的。

母親的這些心態,讓他們對孩子不肯放手,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從而沒有嘗試的機會,失去了獨立的能力。

可是,孩子只有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抗挫折和困難的意志,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無所適從,沒有自信心。

因此,母親要改變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的的心理,多給孩子自主和嘗試的機會。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凡是應該孩子自己做的,母親一定要放手讓他自己做。

母親在放手,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時,要堅持三個原則:孩子能幹的,絕不替他幹;孩子不會幹的,教他幹;孩子想讓家長幫忙乾的,要考慮該不該幹。

04 母親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堅強

著名思想家伏爾泰說過:

成就偉大的事業離不開人們始終不渝的堅強意志。

堅強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常常能讓人不畏困難,勇往直前。而一個沒有堅強意志的人做事常常半途而廢,難以獲得成功。

母親對於一個孩子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母親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時刻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因此,母親的觀念和行為對孩子的人格的健康成長起著直接的引導作用。母親勇敢、堅強,男孩也會成為一個積極進取、不懼苦難的人。

生活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是充滿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

當母親遇到困難或問題,不怕困難,樂觀、勇敢面對,堅持下去的人生態度,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學會在面對困難時不懼不憂,不退縮,從容面對。

很多媽媽不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珍惜人生、積極進取。其實,只要你自己本身是一個積極進取的母親,孩子自然就能養成陽光的心態和性格。

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如果你選擇了做高齡媽媽,那要在孕前更好的調理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