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一位媽媽抱著自己的女兒,女兒手上拿著個一個陪讀機器人。
陪讀機器人裡邊放著兒歌,聲音非常得大,地鐵上的其他人眼神中有著不滿。
媽媽喝止女兒,不讓她開那麼大的聲音,並且告訴女兒,這樣做會影響車上的其他人,可是女兒充耳不聞。
女兒哭鬧了起來,聲音在整個車廂裡迴盪,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卻一定用都沒有,媽媽眼神中的尷尬十分明顯。
孩子不聽話,好好說教根本沒用,凶孩子往往適得其反。
平常也不是那種嬌慣孩子的養育方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
讓小孩子刷牙,也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費勁口舌,卻得到孩子的強烈反抗,甚至鬧到不吃飯。
不讓玩手機,他偏偏就玩
讓吃飯,他偏偏一邊玩耍一邊等喂,根本沒有個吃飯的樣子
反正你說什麼,他都不聽你的。
這時你不禁反思,難道我的溝通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對的,確實是溝通出了問題,跟孩子講道理,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
孫儷給孩子看牙爛視訊,道理有時候不需要講
無聊誰家的孩子,刷牙都是特困難的事情,就像這樣,你給我刷牙,我就哭給你看。
好話說盡,威逼利誘,糖衣炮彈,父母用盡招數,孩子終於在哭鬧中完成了刷牙。
可天天如此,誰能受得了,也沒那麼多時間和耐心陪他耗。
而孫儷的一條微博,向大家展示了讓孩子刷牙的正確方式。
她給孩子們放了一部紀錄片《高糖陷阱》,講述的是一個6歲小孩的真實拔牙過程。
影片中,通過X光,我們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門牙全部被蛀空了。
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那就是,小男孩要一下子拔掉6顆壞牙齒。
大人看著都心顫顫,何況小孩呢!
看完之後,還有哪個小朋友敢不刷牙了?
通過紀錄片,讓孩子直接感知不刷牙這件事的嚴重後果,比以往給孩子說一百句強多了。
我們很多的父母,習慣孩子犯了錯就批評,像唐僧一樣說個不停。
不管對方能否接受,最終還無法理解溝通的失敗。
其實,關鍵點是讓孩子體驗行為帶來的後果或者通過圖片影像直接看到,並且承擔一定的責任,才是為人家長教育的目的。
話說多了,孩子聽煩了,不但沒起到任何教育的效果,自己的威嚴也逐步下降了。
說教多了就變成了嘮叨,會促使孩子叛逆
馬上就要過年了,有那麼一群人,想回家,又不敢回家,他們害怕父母的嘮叨,他們忍受不了。
其實這種嘮叨,在孩子的叛逆期最為突出,父母的關心變成了嘮叨,孩子越來越煩,越來越不聽話。
而你,還在鬱悶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
一名男生說:“很多話講一遍就足夠了,雖然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但說的次數多了,心裡不知不覺就煩……”
一名女生說:“父母說多了,自己會產生逆反情緒。天天懷疑我早戀,後來我故意早戀,就是為了氣他們……”
嘮叨屬於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
和孩子說話最好的方式--共情
學會共情,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得到想要的溝通效果。
舉個例子。
有一天,小外甥出去玩,買了幾條小金魚。
金光閃閃的,特別好看。
小外甥把這魚當寶貝一樣養著,不吃飯不喝水,就擔心這魚給餓著。
於是一直嚷嚷著要給魚吃飯。
這時候,媽媽提醒他說,金魚是不知道飽的,會把自己撐死,所以給金魚喂東西的時候要特別的少量。
可小外甥興奮著呢,看著魚吃東西是滿滿的趣味,還不時用手去抓他們。
後來果不其然,有一隻紅金魚死了。
小外甥很傷心,哭得撕心裂肺。
爸爸走過來說了一句:誰讓你這麼對待他們。不是說過了嗎?這樣魚會死的!
聽到爸爸的話,小外甥哭得更傷心了。
來看看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她把兒子抱在懷裡,對爸爸說:“你不要說他了,這麼漂亮的魚死了多令人難過,我們允許他傷心一會。”
於是小外甥好好的哭了一場。
只要讓小外甥感覺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是被允許被接受的,他就慢慢地開始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了。
在這個例子裡邊,爸爸的反應可能是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這個反應同樣也是共情的反面叫做評判。
這個評判的意思是說你現在的情緒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因為一開始我就告訴你,你做錯了事情,現在你自食其果了吧。
小外甥聽到這樣的話,他會覺得自己被指責了。
儘管爸爸要告訴小外甥的那個道理是很正確的也是很必要的。
可是在那樣一個情境裡邊,小外甥根本就聽不進那個道理,他只會覺得自己被爸爸推到了對立面。
而媽媽的話,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教育。
這就是我要講的共情式的溝通,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叫做描述處境
第二個步驟叫做描述感受。
第三個步驟,確認感受。
完成這三步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孩子哭的就沒那麼厲害了。
有時候不知道他的情緒到底是什麼,而且他那麼小,他都不會講話,或者他根本就講不清楚,這時候我們要怎麼辦?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大膽的承認說我不知道你的情緒。
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感覺,你是站在他身邊的,而不是他的對立面。
有人說,毀掉一個家庭,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這是總結的最到位的一句話,夫妻之間兩個成人之間不好好說話都能鬧到離婚,更別說對小孩子了。